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学路网查询工具诗词 皮日休 正乐府十篇·橡媪叹
古诗
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正乐府十篇·橡媪叹

朝代:唐代 作者:皮日休 复制全文
qiū shēn xiàng shú sàn zhēn gāng
huáng ǎo shí zhī jiàn chén shuāng
shí shǐ yíng jìn fāng mǎn kuāng
zhēng yòng zuò sān dōng liáng
shān qián yǒu shú dào suì rén xiāng
huò yòu jīng chōng dāng
chí zhī guān shì cāng xiāng
shí zhī zuò dǒu liáng
jiǎo wèi xíng tān guān zāng
nóng shí zuò zhài nóng guī guān cāng
dōng chūn xiàng shí kuáng cháng
wén tián chéng zhà rén yóu wáng
jiē féng xiàng ǎo jué lèi zhān cháng
【注释】:

  《橡媪叹》是皮日休的一篇代表作。诗人通过对“橡媪”这一老妇进行具体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的社会现实。诗人把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不加修饰、不事雕琢地流注笔端,使作品质朴无华,自然动人。

  首先描写老妇拾橡子为食的艰辛生活。一开始诗人就用四句诗勾勒出一幅老妇深山拾橡子的图画:深秋季节,正是橡子熟的时候,一个黄发驼背的老妇人,爬上草木丛生的山冈,踏着晨霜,来拾橡子。“黄发”,说明人已经很老了,再加上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弯腰曲背。深秋早晨,风冷霜寒,拾一点橡实,她要付出多少艰辛!紧接着,又细细描绘她拾橡子的过程。“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由“盈掬”到“满筐”,她要花费一整天的劳动。拾来橡实经过几番蒸晒,整个冬天全靠它充饥。

  为什么黄发老妇要以橡实充饥?是因山区土地瘠薄,还是因灾荒歉收?诗人先不作正面回答,他笔墨一新,用四句诗写出了一派丰收美景:新稻初熟,紫穗飘香。“袭人香”三字,描写出秋风习习、送来阵阵稻香的喜人情景。“紫穗袭人香”,一句诗色香俱全,是一幅农村秋景的写意画,充满了生活气息。农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稻谷的丰收。他们仔细收割,避免带进杂质;又精心舂米,舂好的米,粒粒都象玉耳坠般的圆润晶莹。一面是丰收美景,一面是橡实充饥的现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又怎么会同时发生呢?诗人笔锋又一转,写出了橡媪身受的三种压迫:一是租税之苛重。农民的全部收获,除了“纳于官”之外,竟一无所余。丰年尚且如此,荒年就更不堪设想了。二是贪官污吏的勒索。他们趁丰收之年大捞一把。“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官吏从中剥削比官税还要多!这“如何”二字,表现了农民出乎意料之外的惊诧心理。三是“私债”的剥削。晚唐社会“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他们利用“农时”以官粮放私债,“农毕”自己获得厚利,再把本钱归回“官仓”。国家的官粮竟变成了官吏残农害民、大饱私囊的本钱。这三重剥削夺了农民的口中食,农民只好“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橡实本不是食粮,却硬要当作食粮吞下肚去。一个“诳”字,我们仿佛听到了农民的辘辘肠鸣!面对人民的悲惨境遇,面对统治者的残酷剥削,诗人按捺不住自己的激情,他直接出面发表感慨了。当时的统治者连假仁假义这层伪装都不要了,一心只想从人民身上刮取更多的财富。通过橡媪的遭遇,诗人感到了现实的可悲可惧,于是“不觉泪沾裳”了。在诗的结尾几句中,诗人用对比的手法,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统治者。他没有把统治者同古圣先贤进行对比,而是同被人唾骂的田成子进行对比。连田成子都不如!意思更深了一层。

  描写拾橡老妇的苦难生活时,侧重刻画人物的形体外貌和行为过程,让人同情,催人泪下;揭示造成这种恶果的根源时,则侧重在刻画人物的心理情绪,让人愤怒,使人扼腕。诗人是用事实讲话,用真挚热烈的感情打动读者的。

  (张燕瑾)

正乐府十篇·橡媪叹翻译

【注释】:
《橡媪叹》是 皮日休的一篇代表作。诗人通过对“橡媪”这一老妇进行具体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的社会现实。诗人把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不加修饰、不事雕琢地流注笔端,使作品质朴无华,自然动人。

首先描写老妇拾橡子为食的艰辛生活。一开始诗人就用四句诗勾勒出一幅老妇深山拾橡子的图画:深秋季节,正是橡子熟的时候,一个黄发驼背的老妇人,爬上草木丛生的山冈,踏着晨霜,来拾橡子。“黄发”,说明人已经很老了,再加上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弯腰曲背。深秋早晨,风冷霜寒,拾一点橡实,她要付出多少艰辛!紧接着,又细细描绘她拾橡子的过程。“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由“盈掬”到“满筐”,她要花费一整天的劳动。拾来橡实经过几番蒸晒,整个冬天全靠它充饥。

为什么黄发老妇要以橡实充饥?是因山区土地瘠薄,还是因灾荒歉收?诗人先不作正面回答,他笔墨一新,用四句诗写出了一派丰收美景:新稻初熟,紫穗飘香。“袭人香”三字,描写出秋风习习、送来阵阵稻香的喜人情景。“紫穗袭人香”,一句诗色香俱全,是一幅农村秋景的写意画,充满了生活气息。农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稻谷的丰收。他们仔细收割,避免带进杂质;又精心舂米,舂好的米,粒粒都象玉耳坠般的圆润晶莹。一面是丰收美景,一面是橡实充饥的现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又怎么会同时发生呢?诗人笔锋又一转,写出了橡媪身受的三种压迫:一是租税之苛重。农民的全部收获,除了“纳于官”之外,竟一无所余。丰年尚且如此,荒年就更不堪设想了。二是贪官污吏的勒索。他们趁丰收之年大捞一把。“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官吏从中剥削比官税还要多!这“如何”二字,表现了农民出乎意料之外的惊诧心理。三是“私债”的剥削。晚唐社会“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他们利用“农时”以官粮放私债,“农毕”自己获得厚利,再把本钱归回“官仓”。国家的官粮竟变成了官吏残农害民、大饱私囊的本钱。这三重剥削夺了农民的口中食,农民只好“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橡实本不是食粮,却硬要当作食粮吞下肚去。一个“诳”字,我们仿佛听到了农民的辘辘肠鸣!面对人民的悲惨境遇,面对统治者的残酷剥削,诗人按捺不住自己的激情,他直接出面发表感慨了。当时的统治者连假仁假义这层伪装都不要了,一心只想从人民身上刮取更多的财富。通过橡媪的遭遇,诗人感到了现实的可悲可惧,于是“不觉泪沾裳”了。在诗的结尾几句中,诗人用对比的手法,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统治者。他没有把统治者同古圣先贤进行对比,而是同被人唾骂的田成子进行对比。连田成子都不如!意思更深了一层。

描写拾橡老妇的苦难生活时,侧重刻画人物的形体外貌和行为过程,让人同情,催人泪下;揭示造成这种恶果的根源时,则侧重在刻画人物的心理情绪,让人愤怒,使人扼腕。诗人是用事实讲话,用真挚热烈的感情打动读者的。

(张燕瑾)

作者介绍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更多

年代唐代

收录作品606首

更多内容
关注微信小程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