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学路网查询工具诗词 杨介
古诗
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人物生平

杨介,北宋泗州(今盱眙)人。自幼聪明,举孝廉不就,立志学医,悬壶济世,成为一代名医。 据文献记载,杨介虽不是皇家御医,却给皇上看病,上至皇帝、士大夫,下至普通黎民百姓,凡遇上棘手的疑难杂症,都会想起这个民间神医,连御医都治不好的病,到他手上便药到病除。一生为无数患者解除病苦,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杨介诊病疗疾的传奇故事。《盱眙旧志辑要》介绍,宋徽宗赵佶有一年夏天,为驱除炎热饮冰解暑,得了个脾脏方面的疾病,宫中的御医按正常治疗方法,让他服用理中丸。但用药多日,始终不见效果。徽宗这位皇帝老儿寝食难安,心急如焚,整个后宫为之焦虑。后闻泗州有个杨介,便派快马到泗州召杨介去东京为他复诊。杨介到后宫一看,徽宗被病魔折腾的苦不堪言,查明了病因后,仍使用理中丸,以冰煎服,立马痊愈。只这简简单单的一着,就让这位“万岁爷”从病苦中解脱出来,并很快能处理国家大事。杨介此举在东京汴梁可引起一阵不小的轰动。楚州杨立之任广州通判。任满归楚,喉咙生痈,红肿溃烂,脓血如注,茶水不能进,觉也睡不好。多方求医问药,都没有什么好办法。适逢杨介来楚,杨立之两个儿子看父亲久病不愈,十分不忍,便亲自去邀请杨介到家为其父看病。杨介随杨立之儿来到府上,熟视良久,并不去把脉,只是轻轻松松地对杨家人说:“不须看脉已得之矣。此疾甚异,须先啖生姜片一斤,乃可投药,否则无法”。杨家人一听这话,面有难色,心中之话:杨介,你小子不会是糊弄我们家吧,这喉咙中已经浓肿溃烂疼痛难忍,怎么能火上浇油,再食这辛辣的生姜呢?当时这位通判大人杨立之还算沉得住气,没有怀疑杨介的话,对家人说:“吉老医术通神,言必不妄,试啖我”。家人听杨立之发话了,才按照杨介的吩咐取过一斤生姜,洗净,家人虽动刀切片仍不踏实,切一片,杨立之拿来送入口中咀嚼,开始时,只觉得生姜味道甘香,愈嚼愈觉得舒服,好吃。就这样切着吃着,吃到半斤时,喉中疼痛渐止,家人不停地切,杨立之就不停地吃,姜切完了,他也吃完了,将好一斤数。这时候,他才感觉生姜的辛辣味,再给他吃饭粥,入口已无滞碍。至此,杨大人完全康复了。第二天,杨立之召吉老谢而问之,杨介对他说:“你在广州做官,那南方多鹧鸪鸟,平时你必多吃鹧鸪,而鹧鸪喜食半夏(一种中草药),久而毒发,所以我用生姜制之,今病源已清,不须再服用其它药物了”。俗话说,偏方治大病,平平常常的生姜吃好了杨立之的喉痛,杨家及邻里都觉得很是神奇。杨立之的全家更对吉老感恩不尽。有一富翁的公子突然患上一种怪病———在他眼中,所有正物皆以为是斜的。家中的书桌椅子之类本来摆放的整整齐齐,方方正正有条有理。他看了不顺眼,非让家人重新挪移令其斜位,惟如此他才以为正。在他家中连书写尺牍都是斜的。这位富家子弟的毛病,让父母十分忧虑,俗话说病急乱投医,为此家人遍访名医高手,远处的,近处的,全找过了,这些医生到他家一看,都束手无策,弄不清是得的什么病,更不消说下手治疗了。一日,富翁的一位乡邻跟他家人说:“不妨请杨吉老先生来看看,或许有好办法呢”于是,富翁亲自带领儿子登门请求杨介为儿子诊治。杨介望闻问切后心中有数了,并令其父先归,留下其子在杨家。杨介吩咐家人摆下一桌酒菜,并找人陪他喝酒,席中杨先生不断酬劝这个小子开怀畅饮,一直让他喝的酩酊大醉,方才罢饮。酒后,杨介既不开药方,也未动针。而是将他扶起坐进一顶大轿,邀8个人抬着,让抬轿人走起来不停地旋转颠倒,轿夫们抬着患者,颠颠转转,久之,再令他坐塌而卧,一直睡到天明,患者也醒了。杨介叫人送他回家。这小子到家后,看家中以前斜视之物都让理正。这一饮一醉一颠一转病好了。其父母十分高兴,问杨介是如何治好了儿子这个怪病的。吉老云:“令嗣无他疾,由于喝醉酒,没有正形,醉中摔倒,倒肝之一叶搭于肺上不得下,故视正物为斜。令复饮之醉,则肺胀,辗转之间,肝不下垂矣,药安能治之哉!”杨介治好了这个富翁儿子的怪病,富翁还拿出重金酬谢。杨介在泗州盱眙间行医创制了一种“都梁丸”专治伤风头痛,具有神奇的疗效。有一个叫王定国的人病风头疼,至都梁(今盱眙古称)访求名医治疗,杨介收治,连进三丸,病痛立即消失。王定国感到神奇,恳求其方,杨介告诉他“则用香白芷一味,洗晒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一丸,以茶清或荆芥汤化下,即可祛病”。因在都梁境内得丸故名“都梁丸”。1997年版《辞海》2880页载,杨介,泗州人,工医。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编绘《存真环中图》。据文献记载,此图内容有食道、胸腹腔、内脏、血管、横隔膜等各图,并有详细文字说明。原书已佚,但元代孙焕《重刻玄门脉识内照图》保存了杨介编绘的图谱,如内脏(正背面)肺侧图,心气图,气海隔膜图,命门大小肠膀胱图。对我国古代人体解剖学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另据宋史记载,这位传奇名医有《四时伤寒从病论》六卷,可惜这书也已佚。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杨介,说张耒是他的娘舅。张耒字文潜,江苏淮安人,北宋著名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时任泗州临淮主簿。舅甥间过从甚密。张耒不仅器重这位贤甥的医名,而且常以诗词相赠,所以,杨介医名远播与当时的文人骚客的诗词文章不无关系。

杨介的基本信息

本    名:杨介

字    号:字吉老

所处时代:宋代

查看详情,了解更多

更多内容
关注微信小程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