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学路网查询工具诗词 陈应龙
古诗
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诗人介绍

陈应龙

陈应龙   chén yīng lóng

宋代诗人收录作品:1首

陈应龙,字定夫,宁德(今属福建)人。精《尚书》、《春秋》,又喜读孙、吴书。尝试太学,陈傅良置之首选,授修仁尉。事见明嘉靖《宁德县志》卷四。

本    名 陈应龙
所处时代 宋代
去世时间 1951年
主要作品 《吴徐宪应特》

国民党陆军中将

基本资料

早年在文昌县立谭深高等小学、广州市中学校毕业毕业后,曾任国民党广州市第一区慰劳会管理员、琼崖留省会馆干事、团长、旅长、师长、副军长,参加日战争淞沪会战、上海抗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桂南会战和枣宜会战等战役。1948下半年回海南家乡创办文昌文西中学。1951年镇压反革命运动中以“历史反革命罪”被处死。1980年平反。
  

人物经历

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1月毕业后奉派在黄埔军校教导团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任排、连、营长,参加两次东征和平定杨刘之乱。1926年,随军北伐,升任第一军第二师中校副团长、上校团长。1928年,随军参加第二次北伐,任第一军第二师第二十六团上校团长。同年7月完成北伐后军队整编,仍在第九师二十六旅任团长。嗣后参加中原大战,升任第二十六旅旅长。1933年,率部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是年冬至1934年初,调福建参加围攻十九路军战斗,继而参加对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作战。1934年,调任师部参谋长。1936年3月,授陆军少将衔。1937年5月,升任第九师副师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38年5月下旬,徐州失守,第二军由毫县撤至漯河整训,其间第九师师长陈应龙被任命为第二军副军长,此后跟随李延年参加了桂南会战、鄂西枣宜会战。1939年秋,第二军从四川换防至广西南宁。11月上旬,桂南会战中的昆仑关战役爆发,第二军奉命增援,11月中旬抵达迁江。1940年1月上旬,国军收复昆仑关,昆仑关正面作战的第五军被调到都安、柳州一带补充休整,第二军第九师接替昆仑关正面防务。1月下旬,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被敌机袭击,徐庭瑶与各部失去联系,致使作战各部处于各自为战的混乱状态,同时各部也连续遭到敌机轰炸,道路桥梁受到严重破坏。2月上旬,第二军被迫退却。撤退过程中,1939年11月下旬被提任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的郑作民壮烈牺牲。1941年9月,陈应龙所在的第二军主动进攻宜昌(此役是1941年正面战场唯一的一次由国军主动发起的进攻战役),其第七十六师一度攻入宜昌城内,和守城日军巷战数天,只剩天主堂据点未能攻克。守敌第十三师团死伤惨重,后勤人员及伤兵均投入战斗。10月中旬,第六战区向各进攻部队下达总攻令,第十三师团陷入绝境,师团长内山英太郎中将写下遗书,准备自杀,可惜正在此时,日军增援部队第三十九师团到达战场,挽救了第十三师团危局,第二军等部被迫退出宜昌城,功败垂成。1941年夏天至初冬,第二军虽奉命进行整训,但经常与日军周旋于宜昌、当阳、远安等地山区,基本上没有机会休整。直到11月,第二军才奉命调回四川大后方补训,其间第二军副军长陈应龙卸任。1941年,陈应龙调任军事委员会第三补训处中将处长。因与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发生矛盾,被军事法庭以“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罪名判刑入狱。出狱后,陈应龙弃官从商。抗日战争胜利后转赴上海。1948年,陈应龙携眷还乡,创办文昌县文西中学,受家乡父老称赞。文西中学立有纪念他的石碑。1951年,在全国性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中以“历史反革命罪”被处死。20世纪80年代获得平反,法院宣告其无罪。
  

历史评价

一个带兵打过恶仗硬仗的将军,年过半百居然告老还乡甘当农民,还自掏腰包创办学校培养人才,其行为方式真的与众不同。纵观陈应龙的一生,发现他只是一名标准的军人而非政客。打仗还行,对政治似乎一窍不通。盖棺论定:陈应龙因为和共产党的军队打过仗,可能算不上是民族英雄,但肯定是一个抗日英雄,是一个有功于民族的豪杰壮士。
  

个人年表

1897年生, 文昌东路镇潭深村人,原名陈昌奕
  1924.5 黄埔一期学习
  1924.11 国民革命军教导团班长
  1925 排长、连长
  1926 第22师64团二营营长、副团长(团长文昌詹忠言)
  第一军二师二十六团上校副团长
  1927 北伐攻克上海后任二十六团上校代理团长
  1928底,第一军二师补充团团长
  1929.1 第三师17团团长(师长毛秉文、旅长李玉堂)
  1929底 第二师第八团团长(师长顾祝同)
  1930 第二师26旅副旅长(旅长李延年)
  1930.5 第一军二师四旅副旅长(旅长郑洞国)
  1932.5 第一军三师第九旅少将旅长(师长李玉堂)
  1935.10 第三师少将副师长(师长李玉堂)
  1937 第三师少将副师长(师长赵锡田)
  1938 第二军第九师中将师长(军长李延年)
  1939初 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中将衔)
  1939.11 第二军副军长(不兼师长)
  1941夏 先后调任第17补训处、第3补训处处长(中将衔)
  1943 因内部派系斗争遭削职入狱
  1944 获释出狱,在遵义、重庆与家人团聚、从商
  1948(短期)任京沪防卫总司令部中将高参(总司令汤恩伯)
  1948下半年 携家小回海南家乡创办文昌文西中学陈应龙将军先后参加抗日战争淞沪会战、上海抗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桂南会战和枣宜会战等战役。

医师

陈应龙 (1902~1993)男,汉族,福建省龙海县人,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早年先从师于陈敬贤先生学习气功,后又从师于包芳洲学习“灵子术”,曾赴无锡向中国针灸研究所近代针灸学家承淡安请教。执医于厦门、潮州、汕头以及东南亚。1958年兼任厦门大学海外函授部中医专修科教师。先后到香港、新加坡、菲律宾讲学、治病。曾任厦门市中医院院长、厦门市医药卫生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福建省分会副理事长、厦门市中医学会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气功科学研究会第一届委员会顾问、福建省侨联常委。在学术成就上,潜心于中国针灸学研究,把气功的治神养心功能同针灸的补泻手法熔为一炉,独创带气行针“子午补泻手法”,尤其擅治癫狂、瘫痪、聋哑、小儿麻痹症等症。撰写有《陈应龙针灸医案》、《灵子术修炼法》等专著。陈应龙先生还发起成立了厦门市针灸学会。厦门市针灸学会于1988年8月31日正式成立,原名中国针灸学会厦门分会。1991年10月根据国家社团法规规定,改名为厦门市针灸学会,为法人社团。

更多内容
关注微信小程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