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学路网查询工具诗词 赵氏
古诗
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诗人介绍

赵氏

赵氏   zhào shì

唐代诗人收录作品:5首

赵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而在2006年新百家姓排名第八位。发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晋国六卿之一。周穆王时的造父是汉族赵姓之始祖,截至2014年总人口大约有2670万,赵姓在北方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

本    名 赵氏
所处时代 唐代
主要作品 《古兴》《杂言》《杂言寄杜羔》《夫下第(一作杜羔不第,将至家寄)》《闻夫杜羔登第(一作闻杜羔登第又寄)》等

历史发展

姓氏起源

源流一汉族赵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姚姓,后代以姚为姓)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孙)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造父。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到战国初年,赵氏联合韩、魏二卿击败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继而赵敬侯赵襄子联合魏武侯、韩哀侯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赵国王室纷纷散落民间。因为造父是秦人和赵人的共同祖先,而且自造父开始姓赵,所以秦国公族也姓赵,比如秦始皇嬴政又称赵政。秦国公族也以赵为氏,有“诸赵”的说法。源流二源于帝王赐姓或外族改姓。先后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鲜卑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再有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三弟哈赤温后裔避乱于甘肃陕西等地,随母姓改汉姓赵。源流三源于冒姓。历史上因避祸、姻亲、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的情况很多,这在姓氏学上称之为“冒姓”。赵氏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情景。其中多数为:清王朝覆灭后,清官职人者及家中子女岌岌可危,因害怕被压迫多年的其他民族复仇,伊尔根觉罗、爱新觉罗等满姓氏者迫于压力改名换姓,不少人便改的是“赵”姓。

得姓始祖

造父: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驭马能手。受幸于周穆王,传说他曾取良马八匹,献予王而御之,西行至昆仑,见西王母,乐而忘返。后闻徐州徐偃王反,遂亲御车驾,载着穆王日行千里,适时而返,得以平定乱事,因功被赐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下传至赵襄子时,与韩、魏三分晋地,建立赵国,公元前222年赵为秦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赵姓,并尊造父为其始祖。秦、赵祖少昊氏,以少昊为白帝,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一云。 至汉唐宋明,则于立秋之日祀白帝于西郊。明朝仍延续其祀,于少昊之虚曲阜祀少昊。

迁徙传播

两汉以前造父封于赵城而得赵姓,至叔带(造父的第七代子孙)时,率领子孙迁往晋国,后来建立赵国,史称“去周如晋,赵姓始昌”。在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以下地区:赵城、耿、原、晋阳、代、邯郸、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都有赵姓。赵国的疆域包括今陕西一部分,赵武灵王时开疆拓土,疆域扩充至河套地区,赵亡前赵姓的活动范围还包括今陕西、内蒙古。秦始皇灭赵国后,把代王赵嘉派往西戎,赵姓随之迁往甘肃,赵嘉之子赵公辅裔孙世代居住在天水(今属甘肃),形成一个望族;赵王迁被秦始皇流放到今湖北房县,子孙在今湖北繁衍。秦朝末年,秦国宗室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佗建立南越国,又把赵姓活动范围推广至今两广和越南北部。汉至宋以前的迁徙西汉赵王迁的后裔迁居涿郡蠡吾(今河北省博野县西南),此地原属河间,因此涿郡赵氏又称河间赵氏。南朝时,天水赵氏的一支迁居江南。天水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期迁居武川(内蒙古武川西)。南安人赵达任北魏库部尚书,封临晋子,举家离开南安迁居北魏都城洛阳。当时为了防止柔然(古代北方的二支少数民族)的袭扰,北魏在北部边境上设立了许多军镇,选择贵族、官宦子弟镇守。赵达之子赵仁因镇守武川镇,举家自洛阳迁至武川。赵仁的孙子赵贵成为武川军事集团的重要成员,跟随宇文泰进兵关陇,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为宇文氏占据关陇、建立北周屡立大功,被赐姓乙弗氏,封楚国公,曾任北周太傅、大冢宰,举家又自武川回迁洛阳。天水南安赵氏还有一支在北魏时迁居,这支赵姓从代又迁居洛阳。天水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徙居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后又自南郑徙居洛阳。天水西赵氏的一支迁居洛阳。北魏时今甘肃赵氏的一支徙居洛阳。唐初,有赵姓将士在平“蛮獠啸乱”中开赴福建并定居。五代时,有赵姓随刘龚南汉政权在广州定居。两宋以来的迁徙公元960年陈桥驿兵变赵匡胤建立宋朝,直至公元1127年北宋亡国,赵姓皇室一直大封宗室为郡国王公。所谓郡国,仅仅只是食其采邑,受封王公并不居住在郡国之地,而是集中居住在京师。直至“靖康之乱”,金兵攻人北宋京都汴京(今开封市),俘虏了赵姓宗室二千余人北上,将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其宗室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下游)。赵姓宗室中未被金兵俘虏的也都于“靖康之乱”后,纷纷从汴京逃出,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一支赴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成为赵姓家族在中国江南地区繁衍的主要支脉之一。据《宋史·宗室世系表》载:宋朝宗室分为三个支派,即太祖赵匡胤支派、太宗赵光义支派、魏王赵廷美支派。宋太祖赵匡胤一脉宗室宋太祖赵匡胤有四子,德秀与德林无后,燕王赵德昭有五子,宋太祖赵匡胤世系(2张)秦王赵德芳有三子。燕王赵德昭一脉的迁徙:令字派迁居的地址主要有安徽颍州、四川蜀州、江苏泰州、福建福州、福建泉州、江西信州、浙江台州、浙江绍兴、河南洛阳、湖北荆南;子字派新迁的地址主要有江苏镇江、浙江衢县、广东南雄、河南汝州、河北燕山;自师字派以下新迁的地址主要有江西吉州、浙江临安、浙江云和、江苏太平州,等等。秦王赵德芳一脉的迁徙的基本状况是:子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嘉兴、江苏真州、福建福州和泉州;伯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台州和明州;师字派迁居主要有江苏太平州、浙江婺州等。宋太宗赵匡义一脉宗室靖康之耻后,北宋被金国灭亡。康王赵构南逃临安建立南宋,自号为宋高宗,其子早夭。宋高宗赵构以为北宋惨遭靖康之难和自己儿子的早夭,是因为其祖宋太宗赵光义没有遵守“金匮之盟”而遭至的灾难,于是将南宋王朝的帝位传给了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的后裔,宋太宗赵光义一脉宗室南迁后裔,此后多由南宋京城临安迁出,散居于南方民间。赵光义五世孙士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河北大名、江西赣州、福建建瓯、浙江绍兴;六世孙不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临安、浙江金华、浙江浦江、浙江秀水、安徽宣城、湖北荆南、湖南郴州、湖南零陵、广西横县、四川成都、四川开县;七世孙善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宁波、江苏常熟、湖北鄂州、湖南潭州、江西南昌、江西临川;八世孙汝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安徽阜阳、湖南平江、江西余干、江西袁州、福建福州等。魏王赵廷美一脉宗室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逝世。遵照皇太后杜氏的“金匮之盟”,赵匡胤临死之前,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匡义。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办事,宋太宗赵匡义应该将皇位传给其弟魏王赵廷美。赵匡义登基之后,隐匿“金匮之盟”的内容。魏王赵廷美一向专横骄恣,曾多次遭到其兄宋太宗赵匡义的斥责,此刻得知有“金匮之盟”一事,于是对赵匡义甚为不满,于是暗中谋划,阴谋早日篡夺皇位。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魏王赵廷美谋划篡夺皇位的阴谋泄露。宋太宗赵匡义遂罢免了他的开封府尹。赵匡义念其手足之情,并多次立有战功,于是仍令其为西京(今洛阳)留守。魏王赵廷美一脉宗室,由此暂时全部迁居到了西京。赵廷美被贬谪任西京留守后,暗中仍与兵部尚书卢多逊频繁勾结。二人勾结之事败露,魏王赵廷美罢去西京留守,削去一切官职,仅保留魏王空名,闲居在家;魏王赵廷美闲居在西京,后降魏王赵廷美为涪陵县公,迁往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魏王赵廷美举家迁至房州,赵廷美迁居房陵后不久,就忧愤成疾,吐血而终,年仅38岁。自贬于房陵之后,其后代外放为官散居之地,主要有:河南开封、河南洛阳、福建汀州、山东沂州、山东济州、江苏昆山、浙江秀水、江苏溧城、江西波阳、湖南衡州、四川成都、四川青城等地。北宋庆历年间,陕西赵懿甫官居汝南节度使,后家居汝南城东五里屯。传十世至希贤(号龙华)由汝南迁蔡州。元末至正年间,赵希贤之后赵伊官至盐运使司通判, 由上蔡县白圭庙东徐赵庄迁西平县专探乡赵老庄。赵伊之子赵仲来系明正德年间贡生,为西平赵氏之始祖。赵仲来生才广、才宇,才广生恭、肃、鉴、铎、镤,才宇生钦。自仲来至今已历二十四世,为西平名门望族,其后裔现分居于杨庄乡、专探乡、芦庙乡、师灵镇、谭店乡、宋集镇、出山镇、酒店乡等地。从清康熙年间开始,闽粤等地的赵氏族人陆续迁到台湾、南洋,更有人漂洋过海,移居到欧美各国。

人口分布

当代赵姓的人口约2600万,为全国人口第八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0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大约占全国赵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黑龙江、重庆、江苏、云南、四川、陕西、山西、安徽、辽宁八省,又集中了大约12%的赵姓人群。

姓氏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此支赵氏开基始祖为代王赵嘉。涿郡:春秋战国时期初为燕国涿邑,秦朝时期属于上谷郡。西汉时期置涿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博野县、涿州市一带地区。此支赵氏为颖川赵氏分支,开基始祖为西汉颖川太守赵广汉之后裔。颖川郡:始设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郡治设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登封市、宝丰县以东,尉氏县、郾城县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市以北一带的广大地区。此支赵氏开基始祖为西汉京兆君尹赵广汉。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分属韩楚。秦朝时期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废除,唐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河南邓县)为治所。元、明、清诸朝的南阳府治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此支赵氏为天水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傅赵嘉。下邳郡:秦朝时期在今江苏睢宁西北一带设下邳县,南北朝宋国时期改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明朝时期废黜。平原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东汉以后,或为国,或为郡。北魏时期废黜。汉阳郡: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曾改天水郡为汉阳郡,魏恢复天水原名。北魏时期有两个天水郡,都在今甘肃省甘谷县境内,到南朝北周时废黜。隋朝时期又曾以成州为汉阳郡。五代时期后周置汉阳军,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堂号天水堂以其地望天水郡而立此堂。琴鹤堂宋朝时殿中侍御史赵抃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人称“铁面御史”,他当成都知府的时候,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受贿,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他清贫得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一琴一鹤。半部堂五代后周时,赵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于是封赵普为宰相。他提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来削减地方武装,巩固了中央集权。并想方设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问:“爱卿!你怎样把国家治得这么好的?”赵普回答说:“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此外还有孝思堂、萃涣堂、爱日堂、顺和堂、忠恕堂、明宗堂、明德堂、庆源堂、积善堂、乐善堂、绵远堂、茂文斋、沐恩堂、孝义堂、著存堂、怀永堂、嘉会堂、清献堂、棣华堂、崇礼堂、文贤堂、沐思堂、谷诒堂、衍庆堂、双砚堂、敬彝堂、成文堂、永厚堂、忠恕堂、文杏堂、孝义堂、敬睦堂、永思堂、敦本堂、崇谊堂、崇本堂等堂号。

宗祠对联

四言通用联日联冬夏;雪梦罗浮上联典说春秋·贾季称赵衰为冬日之日;赵盾为夏日之日。下联典说隋·赵师雄冬日过广东罗浮山遇一美人共饮,醉卧而醒,见身边乃梅树一株。中令世泽;半部家声上联典说宋·赵普尝为中书令。下联典说相传其有“半部《论语》佐太祖定天下,半部佐太宗致太平”之说。风高琴鹤;图绘麒麟上联典说宋·赵抃政清廉简易,知成都,以一琴一鹤相随。下联典说西汉·赵充国,图像麒麟阁。系承造父;望出太原全联典说造父为颛顼帝裔孙伯益十三世孙。投书饮泣;留履遗爱上联典自晋·赵至,少时诣师受业,闻父耕叱牛声,乃投书饮泣曰:我小未能奉养,使老父不免勤苦。下联典自明·赵豫,官松江知府,及去,老幼攀辕,留一履以志遗爱。派衍天潢;家传清节上联典自赵匡胤为北宋开国皇帝。下联典用北宋·赵抃,卒谥“清献”。六言通用联手持半部论语;胸罗数万甲兵上联典出宋代太师赵普,世称“半部《论语》治天下”。下联典出南宋名相赵鼎,有《忠正德文集》。古为帝王华胄;今有琴鹤世家上联典指宋代皇帝后裔。下联典出宋朝殿中侍御史赵抃,清贫如水,只有一琴一鹤。清代赵翼《奉命出守镇安诗》:“剧郡剑牛觇吏绩,傅家琴鹤本官箴。”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赵世炎故居中堂门额匾上书有“琴鹤世家”四字,即本此。

字辈排行

泌阳西关赵氏源自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十五日赵公维璠山西平阳府直隶绛州闻喜行村人氏,寄籍河南南阳府泌阳县西关。《泌阳西关赵氏辈序》:“维世永金,国广运清;”又续:“文学传家宝,俊杰冠英豪。”西平赵氏辈序为:“仲才恭凤之,天良景成增,殿启从名圣,尊严宜思齐,高远庆咸若,熙甫昭封题,传世振兴荣,福善尽登昌,观君培惠儒,文理济函光,锦琳育升茂,桢廉贺卫襄,硕权宏志顺,英敏贵端刚。”水乎有源,源远流长,树长于根,根深而叶茂。饮水思源叶落归根,吾族源自山西赵城,世居涿洲(原甘肃省),发祥夹马(洛阳夹马营),登极卞京(开封),历承世泽,渊源深厚,宗枝繁衍,遍布五洲四海。自太祖、太宗、魏王三派始,各以十四字以别昭穆,篡修成谱,以不失其次序。太祖派十四字:德惟从(守)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太宗派十四字: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魏王派十四字: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次古光。太祖留下遗训:“我族无亲疏,世世为缌(si)麻”。“缌”为细麻布,其义为赵姓子孙要紧密团结。(选自《赵氏族谱》)《山西沁水县赵姓族谱》老字派为:“忠、和、树、德,孝、友、传、芳”。重点是“忠”、“孝”,目标是“德”、“芳”。《天水堂赵姓族谱》同治辛未年重修版老派字号为:以洪壬万庭,为子若卿成,荫必望显单,立良应之文。《天水堂赵姓族谱》的续派二十字号:添心常祜善,人贵自光宗,世业开宏远,英华庆国隆。《慈溪鸿庄赵氏宗谱》载有其家族的百代行辈,号《百代歌》: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昌期崇隆,尊显和易纯熙圣神文,武卓荦英奇温良恭俭,仁敬孝慈持行瞻视动,作威仪纪纲法度礼乐,书诗切磋磨琢学问辨,思格致诚正修齐平治,疑丞辅弼明听翼为周,召伊傅稷契皋夔勋劳,阀阅锤鼎常旗衣冠俎豆。

家谱文献

湖南益阳赵氏七修族谱二十五卷,首卷上、下册,末卷上、下册,(民国)赵昌明等主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太湖赵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太湖赵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清)赵家树主修,清同治庚午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上湘赵氏四修族谱八十四卷,首一卷、末十三卷,(民国)赵载兰主修。资阳赵氏五修族谱二十卷,(民国)赵翼寰等主修。湘潭洄溪赵氏六修族谱二十三卷,(民国)赵如芯、赵如成等主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衡山县赵氏八修族谱十卷,(清)赵宝璧等倡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衡山县赵氏九修族谱十卷,(民国)赵龙九等倡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赵氏宗谱十二卷,著者待考,清宣统辛亥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地区第一部,即密云天水郡赵氏族谱。河北地区第三部,即满城的玉川赵氏、迁安的泺阳赵氏和丰润赵氏。河北的三部中就有两部是统谱。山西地区第三部,其中洪洞赵氏有二部,阳林赵氏一部。辽宁地区第五部,其中本溪赵氏四部,辽阳赵氏一部。上海地区第一部,即南汇忠诚赵氏。江苏地区第五十八部,其中以江苏大港赵氏、常州(包括武进)赵氏、锡山赵氏、江阴赵氏,丹徒赵氏、昆山赵氏为主,其他尚有宿迁赵氏、兴化赵氏、南通崇川赵氏、扬中赵氏、丹阳赵氏、句容华阳赵氏、常熟赵氏、太仓璜泾赵氏,或一部,或二部。浙江地区四十九部,其中有三部谱左右的是杭州武林赵氏、宁波四明赵氏、余姚浚仪赵氏和姚江赵氏、绍兴山阴华舍赵氏、诸暨清门福泉赵氏、嵊县剡城赵氏、兰溪南阳赵氏、缙云天水赵氏,其他尚有建德风市赵氏、萧山赵氏、慈溪鸿庄赵氏、奉化赵岙赵氏、象山灵岩赵氏、上虞富峰赵氏和镇龙赵氏、东阳巍山赵氏、临海的台临赵氏等。安徽地区九部,主要是桐城赵氏、怀宁赵氏、旌德赵氏和贵池龙坦赵氏。福建地区第一部,即漳州赵氏族谱。江西地区第二部,分别是南昌赵氏和铜鼓赵氏。山东地区第十四部,其中有益都青郡赵氏、黄县东西支赵氏、金乡赵氏、德州赵氏、城阳赵氏、莱阳赵氏、琅琊赵氏、掖县赵氏等。河南地区四部,分别是鲁山楼张赵氏、项城赵氏、郏县赵氏、渑池赵氏。湖北地区第二部,为武昌赵氏和新洲赵氏。湖南地区第二十二部,其中湘潭中湘赵氏、湘乡赵氏、邵阳赵氏各四部,宁乡赵氏和衡山赵氏各三部,益阳赵氏和安化赵氏各一部。广东地区第十五部,其中新会赵氏占有九部,其他有番禺赵氏、斗门赵氏、台山赵氏、开平赵氏等。广西地区第一部,为平乐天水赵氏。四川地区第五部,分别为蒲江赵氏、绵竹赵氏、内江赵氏、蜀南宜宾赵氏和温江赵氏。云南地区第七部,主要是大理太和赵氏和腾冲赵氏。甘肃地区第二部,一为天水赵氏,一为庄浪赵氏。

姓氏名望

古代

赵宣子:名盾,春秋中期晋国的正卿,是晋国历史上颇有建树的政治家,赵国的先祖赵简子:名鞅,春秋后期晋国杰出的政治家,赵国的奠基人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期晋国政治家,与其父赵简子并称简襄之烈。在位期间打败了强大的智伯,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赵雍:即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的第六位国君,改革赵军传统装束,实行“胡服骑射”,提高了赵军战斗力,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一度能与秦国抗衡的军事强国平原君:即赵胜,战国四大公子之一,赵武灵王之子,以“食客数千人”而著称赵奢:赵国宗室名将,善用兵,因功被封马服君,成为汉族马氏大宗的始祖赵佗:秦朝著名将领,后南下百越,建立南越国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原为五代后周时大将,公元960年他发动了“陈桥兵变”,建立宋朝赵光义: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赵普:北宋初期的贤相,为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美誉。赵佶:政治上昏庸,丧权辱国,被俘后禁于金国,艺术上却卓尔不群,曾创立宫厅院体画派,其书法被称为“瘦金体”赵孟頫,元代杰出书画家,其笔法圆转遒丽,人称“赵体”赵之谦,清末三大画家之一

近现代

赵戴文,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民国时任国民党山西省主席赵登禹,国民党二十九军师长,参与过长城抗战、血战赤峰口,七七事变爆发,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壮烈捐躯,是抗战中最早牺牲的中国军队高级将领之一。赵树理,当代著名作家赵元任,当代语言学家赵尔陆,上将军衔。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赵镕,中将军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顾问,中国老年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赵杰,少将军衔赵俊,原名赵诗元,少将军衔,原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顾问赵九章:著名物理学家赵忠尧: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赵世炎: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赵君陶:原国务院总理李鹏母亲柔 石: 原名赵平复,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并与鲁迅先生同办“朝花社”赵紫阳:前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赵承嘏:化学家赵士寿:药学家赵丽宏:当代作家赵尚志: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抗日烈士闻 捷:原名赵文节,诗人赵超构:新闻名家赵克石:南京军区司令员赵朴初:诗人、书法大师、佛学家、社会活动家赵紫宸:基督教神学家、学者赵家骧:国民党将领赵萝蕤:翻译家、比较文学家赵洪娉:前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夫人赵美心: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美籍华人联邦议员赵海珠:法国巴黎银行零售衍生工具部联席董事、前香港无线新闻主播兼记者赵钧陶:爱立信公司中国区总裁赵纪彬:哲学家赵敏光:著名物理学家赵伟:龙形山水画派创始人、著名画家、发明家赵雅芝:香港艺人,前香港小姐赵少康:台湾新党创始人赵忠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北 岛:原名赵振开,诗人赵景深:戏曲理论家赵 丹:艺术家金 山:著名演员,原名赵默赵宝刚:著名导演赵蕊蕊:女子排球运动员赵志华:黄埔军校10期毕业赵树海:台湾名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赵无极:华裔法国画家赵学煌:台湾演员赵又廷:台湾演员、赵树海之子赵睿哲: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员赵志凌:香港演员赵 薇:大陆著名女演员,歌手赵保云:书法家赵本山:大陆著名小品演员赵鸿飞:大陆演员赵宝乐:主持人、演员赵亮:演员赵文瑄:演员赵丽蓉:评剧、小品演员赵丽颖:大陆青年演员赵峰:原名赵世钦,少将赵勇:现任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赵勇:现任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赵文卓:中国影视演员、武术家,北京体育大学教师

更多内容
关注微信小程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