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学路网查询工具诗词 宋之问 度大庾岭
古诗
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度大庾岭

朝代:唐代 作者:宋之问 复制全文
【注释】:

①辞国:离别家乡。②轺(yao2音瑶):一种轻便的马车。③翥(zhu4音著)飞。④北枝花:白孔《六帖》:"庾岭梅花,南枝先开,北枝后开,寒暖之候异也。"诗人认为越过梅岭,便远离中原,背离家乡,因而在梅岭之北触动乡愁,不禁"泪尽"。⑤霁(ji4音纪)雨生转晴。⑥但令:但愿,希望。⑦恨长沙:像西汉贾谊遭贬长沙一样怨恨。

 唐宋时期,梅关古道开通,不断修缮,来往商旅,络绎不绝,咏梅佳作迭出。不少因罪贬谪岭南的文人志士,度岭时因岭梅感发而吟咏,留下了许多动人佳句,成为岭梅诗中大特色。

  唐初诗人宋之问,虢州弘农(今河南省)人,上元二年进士,早有文名,历任尚书监尉、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因媚附权贵张易之,罪贬泷州(即今罗定)参军。当他南下登上梅岭时,北望中原,顿生去国离家之感,夹道盛开的梅花,引起无限思绪,满怀悲怆,写下了《度大庾岭》:“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乌,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宋之问工于五言诗,尚来追求形式艳丽,多为宫廷宴乐而写。因罪贬谪之后,在颠沛流离中,思想感情有了很大变化,写了不少好诗,《度大庾岭》就是其中一首。一句“泪尽北枝花”,有如摧肝裂肺,感人至深。

【简析】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大庾岭时所写。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被贬边远之地的不满情绪以及盼望有朝一日得以赦免回京的心情。

  全诗音韵谐婉,属对精密,词藻华美。尤其突出的是诗人巧妙地将写景与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现出景致优美,又表现出诗人对自己赦免返京的前途充满信心。

----------------------------------

再向前走就要真正离开家乡了,诗人思乡之情不可言状,因而停下车来,向北眺望,无限悲怆,乃至"泪尽北枝花"。但是只要生还有日,也就"不敢恨长沙"了。诗中抒发了作者依恋故乡,渴望生还的真实情感,回荡着感伤的悲音。

--------------------------------

宋之问因媚附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而获罪,中宗复位后 ,于神龙元年(705)春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这首《度大庾岭》诗是他前往贬所途经大庾岭时所作,真实生动地叙述了过岭的情景,凄楚悲凉,真挚感人。

起句“度岭方辞国 ”,扣题直叙,说明诗人已经来到“华夷”分界的梅岭之巅,将要走出中原,辞别故国了,一个“方”字把“ 度岭”“辞国”联系在一起,顿然使人产生一种摇曳心旌的感觉,使文势陡率而高远。对句“停轺一望家 ”,诗人停下长途跋涉的驿车 ,在中原与“ 夷国”的边界驻足远望家乡的方向,至此,一个失魂落魄的遭贬谪的宦游人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这“一望”的“一”字,也甚为传神,传达出诗人去国怀乡的深沉感情。

颔联“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紧承首联中的“望”字而来,诗人遥望乡关,只见鸟儿飞翔,花儿开放 。诗人眼中的鸟儿是“ 南翥 ”,花儿是“北枝 ”,因此触动了北人南迁的情思,他的魂魄和思绪都随着那向南飞翔的故乡之鸟而去了,那岭北绽放的梅花却多情地向他频送春光。此景此情,使他黯然神伤。这联诗写得情景交融,将诗人魂断庾岭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上句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下句是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霎那间。诗人描写景色的渐变,衬托自己心情的变化的美丽景色 。“初含”、“欲变”等字眼,赋予云雨以灵性。写云,不直接表现天空的云,而是描绘江中的倒影。可见山雨是濛濛细雨。这样写可以一箭双雕,将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时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诗人在《早发大庾岭》诗里写道 :“晨跻大庾险,驿鞍驰复息。雾露昼未开,浩途不可测。⋯⋯兄弟远沦居 ,妻子成异域 。羽翮伤已毁,童幼怜未识。踌躇恋北顾,亭午晞霁色。春暖阴梅花,瘴回阳鸟翼 。”由此可知《度大庾岭》是《早发大庾岭》的续篇。这首诗中写的“山雨初含霁 ”,大约是在中午或午后;“江云欲变霞”,可能是在下午或傍晚。

在这样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趋于平静 ,开始振作起来面地现实考虑自己的出路 。在《早发大庾岭》里有这样的诗句 :“适蛮悲疾首,怀恐泪沾臆 。感谢鹓鹭朝,勤修魑魅职。生还倘非远,誓以报恩德。”可见他希望勤奋修职,争取早日赦归。由于天气的好转,诗人心情也逐渐开朗,由天气的变化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也充满了希望。于是不禁发出了“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天,就心满意足了,对自己受贬迁不敢有所怨恨。这是用了西汉贾谊遭权臣们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典故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贾谊到长沙后不适应湿热的气候“ 自以为寿不得长”而心生“恨”意。尾联以直抒胸臆而作结,但上句的“归有日”又与首联的“辞国”、“望家”遥相呼应。

这首诗感情真挚,情景交融;章法严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诗,堪称“示后进以准”的佳作。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我离开京城刚刚度过大庾岭,便停下车子,再次回首遥望我的家乡。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我的魂魄追随着从南方向北奋飞的鸟儿,望着那向北而开的花枝,眼泪为之流不止。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山间连绵阴雨刚刚有了一点停止的意思,江上的云彩亦微有化作云霞的趋势。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只要有重回长安的机会,我是不敢像贾谊那样因为被贬而感到遗憾的。

岭:指大庾岭,五岭之一,在今江西大余县和广东南雄县交界处,因岭上多梅花,也称梅岭。

辞国:离开京城。国都,指长安。

轺:只用一马驾辕的轻便马车。

翥:鸟向上飞举。一说泛指南飞的鸟;一说指鹧鸪;又一说是大雁。大庾岭北的梅花。雨(或雪)止天晴。

长沙:用西汉贾谊故事。谊年少多才,文帝欲擢拔为公卿。因老臣谗害,谊被授长沙王太傅(汉代长沙国,今湖南长沙市一带)。

此诗真实生动地叙述了作者过大庾岭的情景,情感凄楚悲凉,真挚感人。

起句“度岭方辞国”,扣题直叙,说明诗人已经来到“华夷”分界的梅岭之巅,将要走出中原,辞别故国了。大庾岭在古人心目中是腹地和南部边陲的分野,是文明和蛮荒的界限。此去身陷边鄙,祸福难科,家阻万山,赋归无期,忆往思来,百感交集。此句一个“方”字把“度岭”“辞国”联系在一起,顿然使人产生一种摇曳心旌的感觉,使文势陡率而高远。对句“停轺一望家”,诗人停下长途跋涉的驿车,在中原与“夷国”的边界驻足远望家乡的方向。此刻站在高高的山岭上,还能望长安于日下,指故里于云间,而“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题大庾岭北驿》),其它全被山岭遮住了。因此,要抓紧时机,停下车来,滞留山头,深情地向家园方向再望一次。至此,一个失魂落魄的遭贬谪的宦游人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了。这“一望”的“一”字,也甚为传神,传达出诗人去国怀乡的深沉感情。

颔联“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紧承首联中的“望”字而来,诗人遥望乡关,只见鸟儿飞翔,花儿开放。据说大庾岭南北气候差异,南枝谢了,北枝才开。人在岭北,犹如花开枝头;一入岭南,就像花残凋落。诗人眼中的鸟儿是“南翥”,花儿是“北枝”,因此触动了北人南迁的情思。心向北,身往南,距离越拉越大,矛盾痛苦越来越深,诗人的魂魄和思绪都随着那向南飞翔的故乡之鸟而去了,那岭北绽放的梅花却多情地向他频送春光。此景此情,使他黯然神伤。这联诗写得情景交融,将诗人魂断庾岭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上句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下句是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霎那间。这两句专门写景,避免正面表达感情,迂回取道,曲径通幽,在结构上是转折,在情绪上是顿挫,宕开一笔,别开生面。诗人描写景色的渐变,衬托自己心情的变化。“初含”、“欲变”等字眼,赋予云雨以灵性。写云,不直接表现天空的云,而是描绘江中的倒影。可见山雨是濛濛细雨。这样写可以一箭双雕,将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时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诗人在《早发大庾岭》诗里写道:“晨跻大庾险,驿鞍驰复息。雾露昼未开,浩途不可测。兄弟远沦居,妻子成异域。羽翮伤已毁,童幼怜未识。踌躇恋北顾,亭午晞霁色。春暖阴梅花,瘴回阳鸟翼。”由此可知《度大庾岭》是《早发大庾岭》的续篇。这首诗中写的“山雨初含霁”,大约是在中午或午后;“江云欲变霞”,可能是在下午或傍晚。

在这样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趋于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考虑自己的出路。在《早发大庾岭》里有这样的诗句:“适蛮悲疾首,怀恐泪沾臆。感谢鹓鹭朝,勤修魑魅职。生还倘非远,誓以报恩德。”可见他希望勤奋修职,争取早日赦归。由于天气的好转,诗人心情也逐渐开朗,由天气的变化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也充满了希望。于是不禁发出了“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天,就心满意足了,对自己受贬迁不敢有所怨恨。这是用了西汉贾谊遭权臣们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典故,说自己不敢像贾谊谪居长沙时那样因不适应湿热的气候“自以为寿不得长”而心生“恨”意。这种以退为进的写法,更把那希望生还的拳拳之心衬托了出来。尾联以直抒胸臆而作结,但上句的“归有日”又与首联的“辞国”、“望家”遥相呼应。

此诗起势不凡,有如醍醐灌顶,在读者心上激起冲击浪,浪一重,愁一重,水一曲,肠一曲,几经曲折,最后以绵绵无尽的情意作结,给人以余味无穷之感。

这首诗感情真挚,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章法严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表现出一种自然而又流动的整齐美,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诗,堪称“示后进以准”的佳作。

上一首:过蛮洞

下一首:明河篇

作者介绍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更多

年代唐代

收录作品229首

更多内容
关注微信小程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