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学路网查询工具诗词 刘禹锡 杂曲歌辞·纪南歌
古诗
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杂曲歌辞·纪南歌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复制全文
fēng yān nán chéng chén jīng mén
tiān hán liè shòu zhě zǒu shàng fán
〔题解〕

“纪南歌”:乐府曲名。“纪南”,城名。位于荆州市江陵区以北5公里处,又名郢城。由于地处纪山之南,故名纪南,又称为纪郢,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楚文王元年(前689年)就在这里建都,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攻进郢都,400多年间,有20代楚王都以这里为都城,是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当时长江流域的第一大都。

这首市诗描写了一群善于骑射的猎手在天寒地冻时节出门骑猎,从侧面反映了人们怀念为楚国兴盛作出贡献的女流之辈樊姬。

〔作者〕

见诗人《咏史二首》第一首的介绍。

〔品析〕

诗人一生坎坷,两次遭贬,被流放到南方二十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每到一地善于向当地学习,运用民歌的形式写下了大量的短诗,同时把历史人物融汇到诗歌中去,使诗歌更加诗意浓郁,情深意长。如五绝诗中的《寓兴二首》、《古调二首》、《乞那曲词》、《敬酬微工见寄》、《戏和吕八郡内书怀》等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歌风格。这首诗便是其代表作,可以当叙事诗看,可以当咏怀诗看,也可以当凭吊诗看。

“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这两句是写景。诗人用对仗的方法写出当时的荆楚风光,上句的“纪南城”,即楚国的郢都故城;下举的“荆门路”,即通往荆门山的路,荆门山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与纪南城相距不远。诗中“风烟”与“尘土”相对,诗人说:纪南城头上,被如烟的雾霭笼罩着;荆门路上,尘土飞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呢?诗人在后面的两句作了说明。

“天寒多骑猎,走上樊姬墓。”这两句点名诗的主旨,诗人是在怀念楚庄王的夫人樊姬。上句写出荆楚之地的民风,当地的民众喜欢骑马打猎。“天寒”二字点明时间;“多”字则表明这种骑猎成风,在天寒地冻的寒天腊月,人们无所事事,纷纷出去骑马打猎,一半是为了生计,一半是为了消磨时光。这句也回答了上两句的荆门路上为什么风烟滚滚,尘土飞扬。下句的“走”,有一种跑马的意思。人们不禁要问,人们打猎归打猎,为什么要纷纷走上樊姬墓呢?原来,这樊姬不是一般的凡人,而是值得人们怀念的女中豪杰。这女人与打猎也很有关系。原来,在楚国称霸以前,楚庄王十分喜欢打猎。樊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因为她深知作为一国之君,常常喜欢打猎,就会因玩物丧志而荒于国事。所以,樊姬就多次去劝阻他,而楚庄王始终不听。没有办法,樊姬就断绝肉食了。她的意志和行动终于感化了楚庄王,使他觉悟过来,并改过自新。楚庄王从此不再惦记着打猎这类的事情,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国家政事上,而且处理国事也变得越来越勤奋和谨慎。樊姬还谏楚庄王不要迷恋女色,要招纳贤才,结果使楚国逐步强盛、称霸。因此,历代有不少的名人志士来此游览凭吊。唐代诗人张说在《登九里台题樊姬墓》一诗中赞颂道:“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张九龄在《樊姬墓》一诗中则对樊姬的贤能及其对楚庄王产生的影响与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褒扬:“楚子初呈志,樊姬尝献箴。能令更择土,非直罢纵禽。”并在序言中写道:“郢城西北有大古冢数十,观其封域,多是楚时诸王墓,而年代久远不复可识,惟直西有樊姬墓,因后人植松柏,故行路尽知之。”可见,诗人的这句“走上樊姬墓”不是可有可无之句,而是神来之笔,诗人并不是单纯的写人们在无所事事的时候骑马打猎,而是别有所旨,诗人是在怀念樊姬,怀念楚国曾经的辉煌。

这首诗如叙家常,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匠心独具,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令人思而得之。全诗以“走上樊姬墓”作结,有悠然不尽之意。诗人没有丝毫表现樊姬的事迹,而是通过人们纷纷来到樊姬墓的现象引起人们的思考,让人们从中思而得之,得出樊姬不是一般凡人的结论,从中生出怀念和敬仰之情。

2007年5月19日星期六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455a201000a2y.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455a201000a2y.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url]

杂曲歌辞·纪南歌翻译

〔题解〕

“纪南歌”:乐府曲名。“纪南”,城名。位于荆州市江陵区以北5公里处,又名郢城。由于地处纪山之南,故名纪南,又称为纪郢,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楚文 王元年(前689年)就在这里建都,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攻进郢都,400多年间,有20代楚王都以这里为都城,是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当时长江流域的第一大都。

这首市诗描写了一群善于骑射的猎手在天寒地冻时节出门骑猎,从侧面反映了人们怀念为楚国兴盛作出贡献的女流之辈樊姬。

〔作者〕

见诗人《咏史二首》第一首的介绍。

〔品析〕

诗人一生坎坷,两次遭贬,被流放到南方二十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每到一地善于向当地学习,运用 民歌的形式写下了大量的短诗,同时把历史人物融汇到诗歌中去,使诗歌更加诗意浓郁,情深意长。如五绝诗中的《寓兴二首》、《古调二首》、《乞那曲词》、《敬酬微工见寄》、《戏和吕八郡内书怀》等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歌风格。这首诗便是其代表作,可以当叙事诗看,可以当咏怀诗看,也可以当凭吊诗看。

“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这两句是写景。诗人用对仗的方法写出当时的荆楚风光,上句的“纪南城”,即楚国的郢都故城;下举的“荆门路”,即通往荆门山的路,荆门山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与纪南城相距不远。诗中“风烟”与“尘土”相对,诗人说:纪南城头上,被如烟的雾霭笼罩着;荆门路上,尘土飞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呢?诗人在后面的两句作了说明。

“天寒多骑猎,走上樊姬墓。”这两句点名诗的主旨,诗人是在怀念楚庄王的夫人樊姬。上句写出荆楚之地的民风,当地的民众喜欢骑马打猎。“天寒”二字点明时间;“多”字则表明这种骑猎成风,在天寒地冻的寒天腊月,人们无所事事,纷纷出去骑马打猎,一半是为了生计,一半是为了消磨时光。这句也回答了上两句的荆门路上为什么风烟滚滚,尘土飞扬。下句的“走”,有一种跑马的意思。人们不禁要问,人们打猎归打猎,为什么要纷纷走上樊姬墓呢?原来,这樊姬不是一般的凡人,而是值得人们怀念的女中豪杰。这女人与打猎也很有关系。原来,在楚国称霸以前,楚庄王十分喜欢打猎。樊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因为她深知作为一国之君,常常喜欢打猎,就会因玩物丧志而荒于国事。所以,樊姬就多次去劝阻他,而楚庄王始终不听。没有办法,樊姬就断绝肉食了。她的意志和行动终于感化了楚庄王,使他觉悟过来,并改过自新。楚庄 王从此不再惦记着打猎这类的事情,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国家政事上,而且处理国事也变得越来越勤奋和谨慎。樊姬还谏楚庄王不要迷恋女色,要招纳贤才,结果使楚国逐步强盛、称霸。因此,历代有不少的名人志士来此游览凭吊。唐代诗人 张说在《登九里台题樊姬墓》一诗中赞颂道:“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 张九龄在《樊姬墓》一诗中则对樊姬的贤能及其对楚庄王产生的影响与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褒扬:“楚子初呈志,樊姬尝献箴。能令更择土,非直罢纵禽。”并在序言中写道:“郢城西北有大古冢数十,观其封域,多是楚时诸王墓,而年代久远不复可识,惟直西有樊姬墓,因后人植松柏,故行路尽知之。”可见,诗人的这句“走上樊姬墓”不是可有可无之句,而是神来之笔,诗人并不是单纯的写人们在无所事事的时候骑马打猎,而是别有所旨,诗人是在怀念樊姬,怀念楚国曾经的辉煌。

这首诗如叙家常,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匠心独具,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令人思而得之。全诗以“走上樊姬墓”作结,有悠然不尽之意。诗人没有丝毫表现樊姬的事迹,而是通过人们纷纷来到樊姬墓的现象引起人们的思考,让人们从中思而得之,得出樊姬不是一般凡人的结论,从中生出怀念和敬仰之情。

2007年5月19日星期六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455a201000a2y.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455a201000a2y.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url]

作者介绍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更多

年代唐代

收录作品1000首

更多内容
关注微信小程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