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学路网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本末

【拼音】: běn mò
【注音】: ㄅㄣˇㄇㄛˋ
【词性】: 名词。
【结构】: 本(独体结构)末(独体结构)
【简体】: 本末
【繁体】: 本末

解释explain

词语解释本末běnmò。(1)树木的根和梢,比喻事物的根源和结局,原委。(2)主次,先后。

基础解释1.树的主干和枝节。2.事物的根本与细节。3.事情的原委、经过。4.先后次第。

引证解释⒈树木的下部与上部。引汉马融《长笛赋》:“逮乎其上,匍匐伐取,挑截本末,规摹彠矩。”唐白居易《寓意诗》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⒉始末,原委。引《左传·庄公六年》:“夫能固位者,必度其本末,而后立衷焉。”杜预注:“本末,终始也。”汉王充《论衡·正说》:“儒者説五经,多失其实。前儒不见本末,空生虚説。”晋陶潜《搜神后记》卷四:“奴既醒,唤问之,见事已露,遂具説本末。”《北史·魏拓拔恂传》:“尚书表收彪赴洛,会赦,遂不穷其本末。”《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元礼把六个同年及从人受害本末,细细与舒有庆説知。”⒊主次,先后。引《荀子·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十年之后,年穀復熟,而陈积有餘,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三国魏曹冏《六代论》:“君孤立於上,臣弄权於下,本末不能相御,身手不能相使,由是天下鼎沸,姦凶并争。”宋曾巩《请改官制前预选官习行逐司事务札子》:“自一事已上,本末次第,使更制之前,习勒已定,则命出之日,但在奉行而已。”郭沫若《满江红·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词:“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联本末,三大革命增凭障。”⒋指农业和工商业。引《史记·孝文本纪》:“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后汉书·王符传》:“本末不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飢寒!”⒌指仁义和法制。引汉贾谊《过秦论下》:“故周王序得其道,千餘载不絶,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

网络解释本末本末:词语

综合释义树木的下部与上部。汉马融《长笛赋》:“逮乎其上,匍匐伐取,挑截本末,规摹彠矩。”唐白居易《寓意诗》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始末,原委。《左传·庄公六年》:“夫能固位者,必度其本末,而后立衷焉。”杜预注:“本末,终始也。”汉王充《论衡·正说》:“儒者説五经,多失其实。前儒不见本末,空生虚説。”晋陶潜《搜神后记》卷四:“奴既醒,唤问之,见事已露,遂具説本末。”《北史·魏拓拔恂传》:“尚书表收彪赴洛,会赦,遂不穷其本末。”《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元礼把六个同年及从人受害本末,细细与舒有庆説知。”主次,先后。《荀子·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十年之后,年穀復熟,而陈积有餘,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三国魏曹冏《六代论》:“君孤立於上,臣弄权於下,本末不能相御,身手不能相使,由是天下鼎沸,姦凶并争。”宋曾巩《请改官制前预选官习行逐司事务札子》:“自一事已上,本末次第,使更制之前,习勒已定,则命出之日,但在奉行而已。”郭沫若《满江红·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词:“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联本末,三大革命增凭障。”指农业和工商业。《史记·孝文本纪》:“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后汉书·王符传》:“本末不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飢寒!”指仁义和法制。汉贾谊《过秦论下》:“故周王序得其道,千餘载不絶,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

网友释义本末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特别是魏晋玄学的基本范畴。“本”原指木之根为常;“末”指木之梢为迹。后分别引申为本根、本始和末迹、末节。指事物的根源和结局。

汉语大词典(1).树木的下部与上部。汉马融《长笛赋》:“逮乎其上,匍匐伐取,挑截本末,规摹彟矩。”唐白居易《寓意诗》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2).始末,原委。《左传·庄公六年》:“夫能固位者,必度其本末,而后立衷焉。”杜预注:“本末,终始也。”汉王充《论衡·正说》:“儒者说五经,多失其实。前儒不见本末,空生虚说。”晋陶潜《搜神后记》卷四:“奴既醒,唤问之,见事已露,遂具说本末。”《北史·魏拓拔恂传》:“尚书表收彪赴洛,会赦,遂不穷其本末。”《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元礼把六个同年及从人受害本末,细细与舒有庆说知。”(3).主次,先后。《荀子·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十年之后,年谷复熟,而陈积有馀,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三国魏曹炯《六代论》:“君孤立于上,臣弄权于下,本末不能相御,身手不能相使,由是天下鼎沸,奸凶并争。”宋曾巩《请改官制前预选官习行逐司事务札子》:“自一事已上,本末次第,使更制之前,习勒已定,则命出之日,但在奉行而已。”郭沫若《满江红·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词:“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联本末,三大革命增凭障。”(4).指农业和工商业。《史记·孝文本纪》:“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后汉书·王符传》:“本末不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5).指仁义和法制。汉贾谊《过秦论下》:“故周王序得其道,千馀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

国语辞典树的主干和枝节。

辞典修订版树的主干和枝节。汉.马融〈长笛赋〉:「逮乎其上,匍匐伐取,挑截本末,规摹彠矩。」唐.白居易〈寓意诗〉五首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事物的根本与细节。《易经.系辞下》:「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史记.卷六.秦始皇纪》:「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事情的原委、经过。《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分明说得后唐国祚个本末了。」先后次第。《汉书.卷二三.刑法志》:「用之有本末,行之有逆顺耳。」

辞典简编版事物的根本与细节。 【造句】本末兼顾事情的原委。 【造句】他把整个事件的本末详细的说了一遍。

英语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put the incidental before the fundamentalThe tail wags the dogput the trivial above the importantreverse the order of importance

其他释义①树的下部和上部,东西和底部和顶部,比喻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详述~。②比喻主要的与次要的:~颠倒。

本末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手工 珍珠 木匣 根本

反义词 始终

本末造句

更多 >>

1.贵州历代撰作的史学著述,广涉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记稗史、政书奏议、家传谱牒等各种体裁。

2.不先去训练人员,却要求先添购设备,岂不是本末倒置!

3.看问题如果只强调那些非本质的东西,就会本末倒置。

4.事物的本末没有显示出来之前,一般人是难以认识其本质的。天地运行的玄妙规律,可以通过万物的变化表现出来。

5.反资本主义者其实是本末倒置了。

6.关系推动生产力,因此社会关系的建立和运用是商人必要的能力;但关系不等于生产力,把社会关系当成解决企业发展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忘记了"打铁还须自身硬"的真理,则企业本末倒置,大患迟早降临。

7.综述有叙有议,以叙为主;大事记采用编年体和纪事本末相结合语体文记述,其余均采用记叙文体。

8.志文为记述体,大事记为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人物志为纪传体,凡例、图、表为说明文字。

9.宋代新产生出纪事本末、纲目等体裁,史评、史钞进一步发展。

10.我尝试想说的是:许多运动员本末倒置。

字义分解

读音:běn

[běn]

(1)(名)草木的茎或根

(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

(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

(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

(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

(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

(7)(形)现今的:~年|~月。

(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

(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

(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

(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

(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

(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

读音:mò

[mò]

(1)(名)东西的梢;尽头:年~。

(2)(形)不是根本的重要的事物:~节。

(3)(名)最后;终了;末尾:剧~|篇~。

(4)(名)(~子、~儿 )细碎的或成面儿的东西:茶~。

(5)(名)戏曲角色;扮演中年男子;京剧归入老生一类。

上一个:本家

下一个:本纪

更多知识More knowledge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高考成绩要什么时候出来

高考成绩要什么时候出来

高考成绩一般都会在考后15天左右公布,不过不同省份查询时间有所差别,具体以各省份发布时间为准。并且全国各省份高考成绩公布时间有所不同,不全在同一天,但绝大部分省市都集中在6月24日、6月25日两天公布高考成绩,有些省份会更早一点。

更多内容
关注微信小程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