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学路网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发愤

【拼音】: fā fèn
【注音】: ㄈㄚㄈㄣˋ
【词性】: 动词。
【结构】: 发(独体结构)愤(左右结构)
【简体】: 发愤
【繁体】: 發憤

解释explain

词语解释发愤fāfèn。(1)决心努力。(2)发泄愤怒。

基础解释(动)下定决心,振奋精神:~图强。[近]发奋。

引证解释⒈勤奋;决心努力。参见“发愤忘食”。引《史记·孔子世家》:“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乃发愤著论,杜门絶交,斯诚感激有为而然。”《宋史·文苑传五·苏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清严有禧《漱华随笔·徐翁》:“督尚书兄弟发愤为学,相继登第。”丁玲《过年》:“小菡要发愤读书,要争气。”⒉发奋振作。引汉班固《东都赋》:“於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赫尔发愤,应若兴云。”《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时政平则文德用,而武略之士无所奋其力能,故汉世有发愤张胆,争膏身於夷狄以要功名,多矣。”《南史·文学传·祖皓》:“逆竖滔天,王室如燬,正是义夫发愤之秋,志士忘躯之日。”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一折:“有等人精神发愤,都待要习文演武立功勋。”《明史·欧阳一敬传》:“自严嵩败,言官争发愤论事,一敬尤敢言。”⒊发泄愤懑。引《楚辞·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原兹文之设,迺发愤以表志。”唐成玄英《<庄子>序》:“﹝庄周﹞当战国之初,降衰周之末,叹苍生之业薄,伤道德之陵夷,乃慷慨发愤,爰著斯论。”明何景明《述归赋》:“左氏著《国语》,马迁抽《史记》,荀卿董子之流,皆有论譔,大抵困屈穷阨,发愤述作。”⒋激起愤慨;激于义愤。引《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后汉书·袁术传》:“董卓无道,陵虐王室……天子播越,宫庙焚毁,是以豪桀发愤,沛然俱起。”《晋书·刘琨传》:“逆胡刘聪,敢率犬羊,冯陵輦轂,人神发愤,遐邇奋怒。”宋司马光《祭雷道矩文》:“无位於朝,忧国遑遑。发愤抗言,忠鯁激昂。”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盖秦灭六国,四方怨恨,而楚尤发愤,誓虽三户必亡秦。”⒌犹含恨。引《汉书·司马迁传》:“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晋潘岳《马汧督诔》:“慨慨马生,硠硠高致。发愤囹圄,没而犹眡。”唐刘知几《史通·五行志杂驳》:“昭子以纳君不遂,发愤而卒。”《明史·刘源清传》:“振前为乱卒所拥,实不反,诣源清自明。不能白,发愤自杀。”清曾国藩《江忠烈公神道碑铭》:“城陷,发愤投水死。”

网络解释发愤发愤,指下决心;立志;自觉不满足,而奋力为之。见《史记·孔子世家》:“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综合释义勤奋;决心努力。《史记·孔子世家》:“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乃发愤著论,杜门絶交,斯诚感激有为而然。”《宋史·文苑传五·苏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清严有禧《漱华随笔·徐翁》:“督尚书兄弟发愤为学,相继登第。”丁玲《过年》:“小菡要发愤读书,要争气。”参见“发愤忘食”。发奋振作。汉班固《东都赋》:“於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赫尔发愤,应若兴云。”《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时政平则文德用,而武略之士无所奋其力能,故汉世有发愤张胆,争膏身於夷狄以要功名,多矣。”《南史·文学传·祖皓》:“逆竖滔天,王室如燬,正是义夫发愤之秋,志士忘躯之日。”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一折:“有等人精神发愤,都待要习文演武立功勋。”《明史·欧阳一敬传》:“自严嵩败,言官争发愤论事,一敬尤敢言。”发泄愤懑。《楚辞·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原兹文之设,迺发愤以表志。”唐成玄英《<庄子>序》:“﹝庄周﹞当战国之初,降衰周之末,叹苍生之业薄,伤道德之陵夷,乃慷慨发愤,爰著斯论。”明何景明《述归赋》:“左氏著《国语》,马迁抽《史记》,荀卿董子之流,皆有论譔,大抵困屈穷阨,发愤述作。”激起愤慨;激于义愤。《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后汉书·袁术传》:“董卓无道,陵虐王室……天子播越,宫庙焚毁,是以豪桀发愤,沛然俱起。”《晋书·刘琨传》:“逆胡刘聪,敢率犬羊,冯陵輦轂,人神发愤,遐邇奋怒。”宋司马光《祭雷道矩文》:“无位於朝,忧国遑遑。发愤抗言,忠鯁激昂。”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盖秦灭六国,四方怨恨,而楚尤发愤,誓虽三户必亡秦。”犹含恨。《汉书·司马迁传》:“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晋潘岳《马汧督诔》:“慨慨马生,硠硠高致。发愤囹圄,没而犹眡。”唐刘知几《史通·五行志杂驳》:“昭子以纳君不遂,发愤而卒。”《明史·刘源清传》:“振前为乱卒所拥,实不反,诣源清自明。不能白,发愤自杀。”清曾国藩《江忠烈公神道碑铭》:“城陷,发愤投水死。”

汉语大词典(1).勤奋;决心努力。《史记·孔子世家》:“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乃发愤著论,杜门绝交,斯诚感激有为而然。”《宋史·文苑传五·苏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清严有禧《漱华随笔·徐翁》:“督尚书兄弟发愤为学,相继登第。”丁玲《过年》:“小菡要发愤读书,要争气。”参见“发愤忘食”。(2).发奋振作。汉班固《东都赋》:“于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赫尔发愤,应若兴云。”《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时政平则文德用,而武略之士无所奋其力能,故汉世有发愤张胆,争膏身于夷狄以要功名,多矣。”《南史·文学传·祖皓》:“逆竖滔天,王室如燬,正是义夫发愤之秋,志士忘躯之日。”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一折:“有等人精神发愤,都待要习文演武立功勋。”《明史·欧阳一敬传》:“自严嵩败,言官争发愤论事,一敬尤敢言。”(3).发泄愤懑。《楚辞·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悯兮,发愤以抒情。”《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原兹文之设,乃发愤以表志。”唐成玄英《〈庄子〉序》:“﹝庄周﹞当战国之初,降衰周之末,叹苍生之业薄,伤道德之陵夷,乃慷慨发愤,爰著斯论。”明何景明《述归赋》:“左氏著《国语》,马迁抽《史记》,荀卿董子之流,皆有论撰,大抵困屈穷阨,发愤述作。”(4).激起愤慨;激于义愤。《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后汉书·袁术传》:“董卓无道,陵虐王室……天子播越,宫庙焚毁,是以豪桀发愤,沛然俱起。”《晋书·刘琨传》:“逆胡刘聪,敢率犬羊,冯陵辇毂,人神发愤,遐迩奋怒。”宋司马光《祭雷道矩文》:“无位于朝,忧国遑遑。发愤抗言,忠鲠激昂。”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盖秦灭六国,四方怨恨,而楚尤发愤,誓虽三户必亡秦。”(5).犹含恨。《汉书·司马迁传》:“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晋潘岳《马汧督诔》:“慨慨马生,硠硠高致。发愤囹圄,没而犹视。”唐刘知几《史通·五行志杂驳》:“昭子以纳君不遂,发愤而卒。”《明史·刘源清传》:“振前为乱卒所拥,实不反,诣源清自明。不能白,发愤自杀。”清曾国藩《江忠烈公神道碑铭》:“城陷,发愤投水死。”

国语辞典自觉不满足,而奋力为之。《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也作「发忿」。

辞典修订版自觉不满足,而奋力为之。《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史记.卷一三零.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也作「发忿」。

辞典简编版因心中未能明了事理或遭受困顿,而更加勤勉努力,以求通达。 【造句】这些年来的挫折始终未打倒他,反而让他更发愤努力。

英语with firm resolve to succeedmake a firm resolution

其他释义决心努力:~忘食ㄧ~图强。也作发奋。

发愤的近反义词

发愤造句

更多 >>

1.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从此发愤改过,不再横行乡里。

4.我们一定要发愤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5.我们从小就要发愤学习,以求掌握更多的知识。

6.他这样发愤忘食,固然令人钦佩,但也要注意驰张有度,不要累坏了身体。

7.他教育孩子向赖宁学习,发愤读书,遵守纪律,不要惹是生非。

8.我们应该发愤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9.今天特忙,总想把手头上的事处理完,没想到了发愤忘食的地步。

10.我三番五次帮助他,倒不希望他知恩报德,只要他发愤做个有志气的人,我就心满意足了。

字义分解

读音:fā,fà

[fā]

[ fā ]

1.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2.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3.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4. 散开,分散:发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6. 打开,揭露:发现。发掘。

7. 产生,出现:发生。发愤。奋发。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发面。

9. 显现,显出:发病。发抖。发憷。

10. 开始动作:发动。

11. 引起,开启:启发。发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发布。发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 fà ]

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读音:fèn

[fèn]

(动)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怒:~然|~愤|~激。

上一个:愁愤

下一个:恚愤

更多知识More knowledge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高考成绩要什么时候出来

高考成绩要什么时候出来

高考成绩一般都会在考后15天左右公布,不过不同省份查询时间有所差别,具体以各省份发布时间为准。并且全国各省份高考成绩公布时间有所不同,不全在同一天,但绝大部分省市都集中在6月24日、6月25日两天公布高考成绩,有些省份会更早一点。

更多内容
关注微信小程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