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学路网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格物

【拼音】: gé wù
【注音】: ㄍㄜˊㄨˋ
【结构】: 格(左右结构)物(左右结构)
【简体】: 格物
【繁体】: 格物

解释explain

词语解释格物géwù。(1)穷究事物的道理。(2)纠正人的行为。格物[géwù]⒈穷究事物的道理。例格物致知。英studythephenomenaofnature;⒉纠正人的行为。英correct;

基础解释1.穷究事物的道理。2.纠正人的行为。

引证解释⒈推究事物之理。引《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宋苏轼《谢兼侍读表》:“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格物,文武宪邦。”明王鏊《震泽长语·经传》:“盖知物之本末始终,而造能得之地,是格物之义也。”鲁迅《伪自由书·透底》:“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要制造汽机的,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⒉犹正人。纠正人的行为。引《三国志·魏志·和洽传》:“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唐刘禹锡《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示菲约以裕人,信赏罚以格物。”⒊清末称西洋自然科学为“格物”。引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旋据总教习丁韙良申称:‘单内(俄文书籍图説)天算、地理、格物、医学等书,或六十年前或百餘年前所载,不如新书之详备。’”严复《原强》:“二百年来,西洋自测算格物之学大行,製作之精,实为亘古所未有。”

网络解释格物格物,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格”在此有“穷究”之意。《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物之理”的学科,后失传。格物为儒家认识论方法论的重要问题,三纲八目中“八目”之基石。

综合释义穷究道理。《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宋苏轼《谢兼侍读表》:“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格物,文武宪邦。”明王鏊《震泽长语·经传》:“盖知物之本末始终,而造能得之地,是格物之义也。”鲁迅《伪自由书·透底》:“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要制造汽机的,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纠正行为。《三国志·魏志·和洽传》:“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唐刘禹锡《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示菲约以裕人,信赏罚以格物。”清末称西洋自然科学为“格物”。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旋据总教习丁韙良申称:‘单内(俄文书籍图説)天算、地理、格物、医学等书,或六十年前或百餘年前所载,不如新书之详备。’”严复《原强》:“二百年来,西洋自测算格物之学大行,製作之精,实为亘古所未有。”

网友释义格物,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格”在此有“穷究”之意。《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物之理”的学科,后失传。格物为儒家认识论方法论的重要问题,三纲八目中“八目”之基石。

汉语大词典(1).推究事物之理。《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宋苏轼《谢兼侍读表》:“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格物,文武宪邦。”明王鏊《震泽长语·经传》:“盖知物之本末始终,而造能得之地,是格物之义也。”鲁迅《伪自由书·透底》:“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要制造汽机的,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2).犹正人。纠正人的行为。《三国志·魏志·和洽传》:“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唐刘禹锡《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示菲约以裕人,信赏罚以格物。”(3).清末称西洋自然科学为“格物”。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旋据总教习丁韪良申称:‘单内(俄文书籍图说)天算、地理、格物、医学等书,或六十年前或百馀年前所载,不如新书之详备。’”严复《原强》:“二百年来,西洋自测算格物之学大行,制作之精,实为亘古所未有。”

国语辞典穷究事物的道理。格物[géwù]⒈穷究事物的道理。引《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宋·苏轼〈谢兼侍读表〉:「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格物,文武宪邦。」⒉纠正人的行为。引《三国志·卷二三·魏书·和洽传》:「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唐·刘禹锡〈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示菲约以裕人,信赏罚以格物。」英语tostudytheunderlyingprinciples,esp.inneo-Confucianrationallearning理學|理学[li3xue2],wordforWesternnaturalsciencesduringlateQing

辞典修订版穷究事物的道理。《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宋.苏轼〈谢兼侍读表〉:「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格物,文武宪邦。」纠正人的行为。《三国志.卷二三.魏书.和洽传》:「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唐.刘禹锡〈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示菲约以裕人,信赏罚以格物。」

英语study the nature of things

其他释义〈书〉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

格物造句

更多 >>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清末,物理、化学等学科被统名为“格致”,这是格物致知的简称。

4.“‘格物’可以理解为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是指要做一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糊涂。

5.忽然动了动手指,略有些本能的开启格物致知小心打探四周后,倏地将双眼睁开,整个人更像是一把标枪一般昂然挺立。

6.这搓麻绳有什么用都不知道,你小子还好意思夸你自己见多识广?还好意思说什么格物致知,成器利用?

7.对他们多数人来讲,所谓的“至知”就是精通阿谀奉迎的厚黑学;所谓“格物”就是如何精确辨认真假茅台和高级香烟。

8.万物皆有道,格物致知,要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9.此时的沁是困惑的,是迷惘的,对于现在,对于未来,总归是一个被下了诅咒的无底深渊,永远看不到尽头,如若格物穷理,伤的注定是自己。

10.他仗着一分坚韧,以儒家格物术为基,获得了推演阵法、功法、丹药乃至天道法则的超级能力,从此以狂者精神证道,与人斗其乐无穷,爽事不断,与天斗其乐无穷爽事不断。

解释包含格物的单词

更多 >>

字义分解

读音:gé

[gé]

1.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

2.  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3.  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4.  阻碍,隔阂:格格不入。

5.  击,打:格斗。格杀。

6.  推究:格致。

7.  树的长枝。

8.  至,来:格于上下。

9.  感通:格于皇天。

10.  变革,纠正:格非。

11.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读音:wù

[wù]

(1)(名)东西:~品|宝~。

(2)(名)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

(3)(名)内容、实质:言之有~。

上一个:食物

下一个:色物

更多知识More knowledge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高考成绩要什么时候出来

高考成绩要什么时候出来

高考成绩一般都会在考后15天左右公布,不过不同省份查询时间有所差别,具体以各省份发布时间为准。并且全国各省份高考成绩公布时间有所不同,不全在同一天,但绝大部分省市都集中在6月24日、6月25日两天公布高考成绩,有些省份会更早一点。

更多内容
关注微信小程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