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学路网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推敲

【拼音】: tuī qiāo
【注音】: ㄊㄨㄟㄑ一ㄠ
【词性】: 动词。
【结构】: 推(左右结构)敲(左右结构)
【简体】: 推敲
【繁体】: 推敲

解释explain

词语解释推敲tuīqiāo。(1)斟酌字句。亦泛指对事情的反复考虑。推敲[tuīqiāo]⒈斟酌字句。亦泛指对事情的反复考虑。例推敲字句。英weigh;deliberate;

基础解释(动)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作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又想把“敲”字改为“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动作,不觉冲撞了韩愈。他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想说,用“敲”字好。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反复~|字字~。[近]斟酌|琢磨。

引证解释⒈后蜀何光远《鉴戒录·贾忤旨》:“﹝贾岛﹞忽一日於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岛似不见。时韩吏部愈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岛但手势未已。俄为官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引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衝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鍳。’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后因以“推敲”指斟酌字句。亦泛谓对事情的反复考虑。宋张孝祥《念奴娇·再用韵呈朱丈》词:“忍冻推敲、清兴满,风里乌巾猎猎。”明徐渭《过陈守经留饭海棠树下赋得夜雨剪春韭》:“醉后推敲应不免,只愁别驾恼郎当。”清孔尚任《桃花扇·投轩》:“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吴组缃《山洪》二:“三官认真的沉着脸,觉得这话值得推敲。”

网络解释推敲(《诗话总龟》古文)推敲一词,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这一个词来自于诗人贾岛的一个典故。

综合释义后蜀何光远《鉴戒录·贾忤旨》:“﹝贾岛﹞忽一日於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岛似不见。时韩吏部愈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岛但手势未已。俄为官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衝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鍳。’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后因以“推敲”指斟酌字句。亦泛谓对事情的反复考虑。宋张孝祥《念奴娇·再用韵呈朱丈》词:“忍冻推敲、清兴满,风里乌巾猎猎。”明徐渭《过陈守经留饭海棠树下赋得夜雨剪春韭》:“醉后推敲应不免,只愁别驾恼郎当。”清孔尚任《桃花扇·投轩》:“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吴组缃《山洪》二:“三官认真的沉着脸,觉得这话值得推敲。”

汉语大词典后蜀何光远《鉴戒录·贾忤旨》:“﹝贾岛﹞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岛似不见。时韩吏部愈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岛但手势未已。俄为官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鉴。’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后因以“推敲”指斟酌字句。亦泛谓对事情的反复考虑。宋张孝祥《念奴娇·再用韵呈朱丈》词:“忍冻推敲、清兴满,风里乌巾猎猎。”明徐渭《过陈守经留饭海棠树下赋得夜雨剪春韭》:“醉后推敲应不免,只愁别驾恼郎当。”清孔尚任《桃花扇·投轩》:“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吴组缃《山洪》二:“三官认真的沉着脸,觉得这话值得推敲。”

国语辞典唐贾岛的诗句「僧敲月下门」,第二字本用「推」,又欲改「敲」,思虑良久,引手做推敲状。韩愈告诉他:「作敲字佳。」遂定稿的故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卷一九.引刘公嘉话录》。后引喻为思虑斟酌。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一出》:「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荒唐言语多虚冒。」《红楼梦.第三○回》:「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著推敲,也未可知。」推敲[tuīqiāo]⒈唐贾岛的诗句「僧敲月下门」,第二字本用「推」,又欲改「敲」,思虑良久,引手做推敲状。韩愈告诉他:「作敲字佳。」遂定稿的故事。见。引《苕溪渔隐丛话·卷一九·引刘公嘉话录》。后引喻为思虑斟酌。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一出》:「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荒唐言语多虚冒。」《红楼梦·第三〇回》:「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著推敲,也未可知。」近斟酌思索英语tothinkover德语abwägen(V)​,etw.hinundherüberlegen(V)​,immerwiederbessernundglätten(V)​法语peserlepouretlecontre,réfléchirà

辞典修订版唐贾岛的诗句「僧敲月下门」,第二字本用「推」,又欲改「敲」,思虑良久,引手做推敲状。韩愈告诉他:「作敲字佳。」遂定稿的故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卷一九.引刘公嘉话录》。后引喻为思虑斟酌。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一出》:「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荒唐言语多虚冒。」《红楼梦.第三零回》:「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着推敲,也未可知。」

辞典简编版原指唐代诗人贾岛为选用推或敲二字作诗苦思许久的故事。后多用来指反覆思考斟酌。 【造句】为了澈底弄明白对方的意思,她反覆推敲对方所说的话。

英语elaboratepolishscrutinisehashliteraryismelaboratedthreshingconsider carefully words and phrases

法语peser ses mots、polir son style、peser le pour et le contre

其他释义《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载:唐人贾岛做诗,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起初“敲”字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用手做推、敲的动作,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就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认为用“敲”字好。后以“推敲”比喻反覆斟酌、考虑。

推敲的近反义词

推敲造句

更多 >>

1.学习古文,切不可望文生义,而要逐字逐句推敲每个字的确切含义,才能把古文学好。

2.细雨如丝,一棵棵果树宛如沉思的诗人在推敲诗句。

3.为了使文章准确、鲜明、生动,字斟句酌地进行推敲是必要的。

4.我们反复推敲后,得出了这个答案。

5.没一句话可以经得起推敲

6.鲁迅先生写文章总是反复修改,仔细推敲

7.她的文章虽经过雕琢,但还是经不起推敲

8.你的这篇作文,真可谓百孔千疮,每个段落都经不起推敲

9.爸爸写文章一丝不苟,用词造句反复推敲

10.这些道理似是而非,根本经不起推敲

字义分解

读音:tuī

[tuī]

(1)(动)手推的动作。

(2)(动)(推磨)磨成碾子;碾粮食。

(3)(动)和工具贴着物体的表面向前剪或削:~子。

(4)(动)使事情开展:~动。

(5)(动)根据已知的事实断定其他。从某方面的情况想到其他方面:~导。

(6)(动)让给别人;辞让:~辞。

(7)(动)推委;推托。

(8)(动)推迟。

(9)(动)推崇。推选;推举。

读音:qiāo

[qiāo]

(1)(动)在物体上面打;使发出声音:打|推~|零~碎打|旁~侧击。

(2)(动)敲竹杠:~诈。

上一个:吃敲贼

下一个:旁敲

更多知识More knowledge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高考成绩要什么时候出来

高考成绩要什么时候出来

高考成绩一般都会在考后15天左右公布,不过不同省份查询时间有所差别,具体以各省份发布时间为准。并且全国各省份高考成绩公布时间有所不同,不全在同一天,但绝大部分省市都集中在6月24日、6月25日两天公布高考成绩,有些省份会更早一点。

更多内容
关注微信小程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