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学路网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冰炭

【拼音】: bīng tàn
【注音】: ㄅ一ㄥㄊㄢˋ
【结构】: 冰(左右结构)炭(上下结构)
【简体】: 冰炭
【繁体】: 冰炭

解释explain

词语解释冰炭bīngtàn。(1)冰和火炭(两相矛盾)。比喻互不相容的事物。冰炭[bīngtàn]⒈冰和火炭(两相矛盾)。比喻互不相容的事物。例关系恶化成冰炭一般。英inimical;

基础解释冰和火炭两相矛盾。比喻互不相容的事物关系恶化成冰炭一般

引证解释⒈冰块和炭火。比喻性质相反,不能相容。或以喻矛盾冲突。引《韩非子·用人》:“争讼止,技长立;则彊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汉东方朔《七谏·自悲》:“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长。”晋陶潜《杂诗》之四:“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唐韩愈《听颍师弹琴》:“潁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明张居正《答藩伯贺澹庵》:“若如执事追往虑来,冰炭满腹,宇宙虽大,何以自容。”清戴名世《孔庙从祀议》:“朱陆之学,如冰炭之相入,黑白之相假,此是则彼非,此非则彼是,亦未可调停而中立者也。”老舍《赵子曰》第十二:“至于给你们说和的事,小胖子说非有老李不可。老武你知道:欧阳和老李是冰炭不能同炉的,这不叫我为难吗!”⒉比喻水火相济。按,此与前义相反,罕用。引《淮南子·说山训》:“天下莫相憎於胶漆,而莫相爱於冰炭;胶漆相贼,冰炭相息也。”高诱注:“冰得炭则解归水,復其性;炭得冰则保其炭,故曰相爱。”⒊比喻危险境地。引宋欧阳修《辞免青州第三札子》:“稽留君命多日,臣晓夕忧惶,如履冰炭。”宋司马光《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臣窃见陛下自首春以来,圣体小有不康,天下之人,侧足而立,累气而息,恟恟忧惧,若蹈冰炭。”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犹恐九泉之下,尚沦鼎鑊;八难之间,永缠冰炭,所以树其福田,济其营魄。”⒋时冷时热,指世态变幻不定。引金蔡松年《小重山》词:“东晋风流别样寒。市朝冰炭里,起波澜。得君如对好江山。”《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六国纵横易冰炭,孤秦兴仆等云轮。”《宦海》第十四回:“看起来如今一班大人先生,儘有朋友在生的时候,巴结得一个锦上添花,及至朋友死了,他却翻转脸儿,不认得他的妻子,真是交情冰炭,跬步荆榛。”

网络解释冰炭冰炭,指冰和火炭。

综合释义冰块和炭火。比喻性质相反,不能相容。或以喻矛盾冲突。《韩非子·用人》:“争讼止,技长立;则彊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汉东方朔《七谏·自悲》:“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长。”晋陶潜《杂诗》之四:“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唐韩愈《听颍师弹琴》:“潁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明张居正《答藩伯贺澹庵》:“若如执事追往虑来,冰炭满腹,宇宙虽大,何以自容。”清戴名世《孔庙从祀议》:“朱陆之学,如冰炭之相入,黑白之相假,此是则彼非,此非则彼是,亦未可调停而中立者也。”老舍《赵子曰》第十二:“至于给你们说和的事,小胖子说非有老李不可。老武你知道:欧阳和老李是冰炭不能同炉的,这不叫我为难吗!”比喻水火相济。《淮南子·说山训》:“天下莫相憎於胶漆,而莫相爱於冰炭;胶漆相贼,冰炭相息也。”高诱注:“冰得炭则解归水,復其性;炭得冰则保其炭,故曰相爱。”按,此与前义相反,罕用。比喻危险境地。宋欧阳修《辞免青州第三札子》:“稽留君命多日,臣晓夕忧惶,如履冰炭。”宋司马光《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臣窃见陛下自首春以来,圣体小有不康,天下之人,侧足而立,累气而息,恟恟忧惧,若蹈冰炭。”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犹恐九泉之下,尚沦鼎鑊;八难之间,永缠冰炭,所以树其福田,济其营魄。”时冷时热,指世态变幻不定。金蔡松年《小重山》词:“东晋风流别样寒。市朝冰炭里,起波澜。得君如对好江山。”《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六国纵横易冰炭,孤秦兴仆等云轮。”《宦海》第十四回:“看起来如今一班大人先生,儘有朋友在生的时候,巴结得一个锦上添花,及至朋友死了,他却翻转脸儿,不认得他的妻子,真是交情冰炭,跬步荆榛。”冰炭[bīngtàn]性质相反,彼此不能相容。《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两不相投,谓之冰炭。」

网友释义冰炭,指冰和火炭。比喻互不相容的事物,关系恶化成冰炭一般。语出《韩非子·用人》:“争讼止,技长立;则彊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汉语大词典(1).冰块和炭火。比喻性质相反,不能相容。或以喻矛盾冲突。《韩非子·用人》:“争讼止,技长立;则彊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汉东方朔《七谏·自悲》:“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长。”晋陶潜《杂诗》之四:“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唐韩愈《听颍师弹琴》:“颍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明张居正《答藩伯贺澹庵》:“若如执事追往虑来,冰炭满腹,宇宙虽大,何以自容。”清戴名世《孔庙从祀议》:“朱陆之学,如冰炭之相入,黑白之相假,此是则彼非,此非则彼是,亦未可调停而中立者也。”老舍《赵子曰》第十二:“至于给你们说和的事,小胖子说非有老李不可。老武你知道:欧阳和老李是冰炭不能同炉的,这不叫我为难吗!”(2).比喻水火相济。《淮南子·说山训》:“天下莫相憎于胶漆,而莫相爱于冰炭;胶漆相贼,冰炭相息也。”高诱注:“冰得炭则解归水,复其性;炭得冰则保其炭,故曰相爱。”按,此与前义相反,罕用。(3).比喻危险境地。宋欧阳修《辞免青州第三札子》:“稽留君命多日,臣晓夕忧惶,如履冰炭。”宋司马光《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臣窃见陛下自首春以来,圣体小有不康,天下之人,侧足而立,累气而息,恟恟忧惧,若蹈冰炭。”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犹恐九泉之下,尚沦鼎镬;八难之间,永缠冰炭,所以树其福田,济其营魄。”(4).时冷时热,指世态变幻不定。金蔡松年《小重山》词:“东晋风流别样寒。市朝冰炭里,起波澜。得君如对好江山。”《秦并六国平话》卷上:“六国纵横易冰炭,孤秦兴仆等云轮。”《宦海》第十四回:“看起来如今一班大人先生,尽有朋友在生的时候,巴结得一个锦上添花,及至朋友死了,他却翻转脸儿,不认得他的妻子,真是交情冰炭,跬步荆榛。”

国语辞典性质相反,彼此不能相容。冰炭[bīngtàn]⒈性质相反,彼此不能相容。引《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两不相投,谓之冰炭。」

辞典修订版性质相反,彼此不能相容。《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两不相投,谓之冰炭。」

其他释义冰寒炭热,比喻互不相容的双方:冰炭不同器而久。

冰炭造句

更多 >>

1.他们两冰炭不相容,根本不能合作。

2.朋友之情全忘记,多年好友成冰炭

3.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4.铁血门无恶不作,咱们偏又行侠仗义,正是冰炭不同炉,早晚有图穷匕见的一天。

5.信息产业市场,强手如云唯有求真求善,方可冰炭相容。

6.那么,双方既然冰炭不相容,为什么还要坐到圣彼得堡开峰会?在伊朗和朝鲜核问题上,在。

7.再说他是官人,我们是响马,冰炭不同炉。

8.因此徐州防御使曹士选和他向来势如冰炭

9.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

10.我俩冰炭不容,怎么可能不吵架呢。

字义分解

读音:bīng

[bīng]

(1)(名)水在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凝结成的固体。

(2)(动)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刚到中秋;河水已经有些~腿了。

(3)(动)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使其凉:把汽水~上。

读音:tàn

[tàn]

(1)(名)木炭的通称:木~。

(2)(名)像炭的东西:泥~|石~。

(3)(名)〈方〉煤。

上一个:朽炭

下一个:掏炭

更多知识More knowledge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高考成绩要什么时候出来

高考成绩要什么时候出来

高考成绩一般都会在考后15天左右公布,不过不同省份查询时间有所差别,具体以各省份发布时间为准。并且全国各省份高考成绩公布时间有所不同,不全在同一天,但绝大部分省市都集中在6月24日、6月25日两天公布高考成绩,有些省份会更早一点。

更多内容
关注微信小程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