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学路网查询工具百家姓
百家姓
百家姓

百家姓查询 特殊百家姓

热门搜索:

百家姓"刘"的排名

  • 最新 排名:4

  • 2018年 排名:4

  • 2014年 排名:4

  • 2013年 排名:4

  • 2007年 排名:4

  • 2006年 排名:4

  • 1995年 排名:4

  • 1987年 排名:4

  • 1982年 排名:5

  • 明朝 排名:5

  • 元朝 排名:4

  • 宋朝 排名:5

  • 北宋 排名:252

解释explain

起源

刘姓主要源自:祁姓、姬姓。

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望出江苏彭城。

至2013年有人口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在王、李、张之后排第四位。刘姓建立了西汉、后汉、南汉等政权。

起源演变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1、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

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

刘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经跟着精通养龙技术的豢龙氏学过驯化龙的本领,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驯养4条龙,因而被孔甲赐姓为御龙氏 。刘累在为孔甲养龙时住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

2、源于姬姓的刘氏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

3、外族的改姓

(1)赐姓:项羽的叔父项伯,因在鸿门宴对刘邦有救助之功,刘邦赐其家族姓刘。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即皇帝位后,接受戍卒娄敬定都关中的建议,决定把国都迁到长安,并因此赐娄敬姓刘。

(2)西汉初年:匈奴族刘姓。当时,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冒顿姓挛,但按照匈奴贵者皆从母姓的习俗,挛氏子孙皆姓刘。

(3)魏晋十六国时期:匈奴族的一支为争取中原人民的支持,自称是汉朝公主与匈奴单于的后裔,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故而姓刘。他们先后在今山西、陕西、内蒙地区建立了汉、前赵和夏三个政权,后定居河南。史称“河南刘氏”。前赵的建立者刘渊即是匈奴贵族。

(4)北魏“勋臣八姓”之一有独孤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4年)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实行汉化改革,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氏。

(5)唐末五代时期,突厥别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称是刘邦的后裔。五代十国中的后汉政权和北汉政权就是由沙陀刘氏建立的。

从西汉初期的匈奴贵族内附,南北朝的鲜卑族进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满洲八旗汉化,这期间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刘姓。华北地区,尤其在河南地区的刘姓含有匈奴、鲜卑人的基因;东北地区的刘姓主要掺和了满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刘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发展繁衍。

公元前300多年前,刘姓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有个叫会的晋大夫,他有子孙留居秦国,称刘氏。至战国后期,秦国灭了魏国,刘氏宗族随秦军进入魏国都城大梁,即今河南开封。他的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

汉朝是刘姓的鼎盛和发展时期,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分封同姓于各地,其后支派繁衍,于是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皆有刘氏。西汉初累计皇子封王30余人,封侯者达400余人。汉王室大封同姓王侯的结果使刘姓贵族遍布于大江南北,他们各据一方,很快成为各地有权有势的大家族。总之刘姓以皇族为主脉,经历大汉400多年的繁衍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大姓。但刘姓人口仍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地区,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区。此外,湖北荆襄地区、湖南长沙地区、江西九江地区也有刘姓望族。

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北方又一次陷入战乱,中原刘姓与其他姓氏一样,为避战乱,向南方、东南和西南迁移,部分迁往日本和朝鲜半岛。从东晋到唐朝,中原地区向南方和东南地区的移民从未间断,移民越来越大,地域越来越远。

唐宋时期,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遍地刘”已初步形成。刘氏开始迁往两广,唐末中原人口大批移民福建,这也包括刘姓人群。南宋宁宗嘉定年间,河南宣抚使刘龙第七子刘开七,在广东潮州任官,子孙遂居于兴邑,人丁兴旺,支派益繁,后又自兴宁分散至许多地方;北宋时的《广韵》列刘氏郡望有25个。

从明末清初开始,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7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江苏徐州)。

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史记高祖本纪》,大历史学家裴骃《史记集解》谓刘氏世居于沛,移在丰。应邵曰:“沛,县也。丰,其乡也。” 历史学家颜师古曰:“沛者,本秦 泗水郡之属县。丰者,沛之聚邑耳,即江苏铜山所属。” 西汉初期改泗水郡为沛郡。

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代顷王刘仲。

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州)。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

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定王刘发。

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

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

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

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藜照堂:是除了彭城堂之外,在刘姓宗族中,另一个用得最多的、最为著名的堂号;藜照堂的得名,来自刘向燃藜读经的典故。藜照堂及与此相近的堂号,不只在刘向后裔彭城刘氏宗派中,在中国南北各地各宗派刘氏后裔中都被广泛使用,该堂号已成为刘姓的标志之一。

中山堂:是刘姓中又一个以地域命名的著名堂号。中山是刘姓的著名郡望,也是刘姓的发源地之一。中山刘氏在刘氏各宗派中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丁极为兴旺,族裔众多。

五忠堂:是以祖先名号为堂号。宋朝时期,福建建州、建阳刘氏一门忠烈,有5人死后被朝廷赐谥为“忠”,世人号称“刘氏五忠”,堂号主要在福建刘氏及其分迁到各地的刘氏支派后裔中使用。

墨庄堂:是一个典故堂号。主要在江西刘式后代中流行,也有部分由江西外迁他省的刘式后裔仍沿用这一堂号。

一、刘(劉)liú

现行常见姓氏。民间素有“遍地刘”之说,分布极广,几随处可见。今北京,天津,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辽宁之沈阳,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河口等地均有。汉、京、黎、布依、仡佬、阿昌、怒、珞巴及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均予收载。其源不一,郑樵注其源有:

1、祁姓。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於刘,其地今定州唐县地。裔孙刘氏,以能扰龙事夏后孔甲,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亦为杜伯。以成王灭唐而迁之於杜也。今永兴长安县南十里下杜城是也。至宣王,灭其国,杜伯之子隰叔奔晋为士师,故为士氏。孙士会适秦,后归晋,其处於秦者为刘氏,此祁姓之刘也,以国为氏。

2、“又,成王封王季之子於刘邑,因以为氏。杜预云:‘缑氏西北旧有刘亭。’按:缑氏,熙宁中省入河南偃师。此姬姓之刘也,以邑为氏。”《中国姓氏大全》称:“周匡王封其少子于刘(在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子孙以邑为姓。”与郑樵所注不同,不知其所本,疑其有误,录以备考。

3、“又有东郡、河南、雕阴三族,俱出匈奴之族。汉高祖以宗女妻冒顿(音mòdú),匈奴族一个单于(音chányú,王的名字),其俗,贵者皆从母姓,因改为刘氏。”

4、又云:“汉赐项氏、娄氏并为刘氏。”此刘氏为娄(娄敬)、项(项伯缠)二姓所改,当视作二源。《续通志·氏族略》亦有所注。

5、明赐元人萨尔图姓名曰刘允信。

6、“又,元刘国要,本女真人,姓乌库哩氏,入中原改姓刘氏。”此乃由女真族姓氏所改。

7、“又,元呼图克特穆尔好读书,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字之曰‘汉卿’。父特默齐,姓赫呼氏;母姓刘氏,人称为刘汉卿。”

8、“后汉(按:似指‘五代’时之‘汉’,史称‘后汉’)高祖(即刘知远)本沙陀人,冒姓刘氏。”则此刘氏出自沙陀人——西突厥之别部。

9、又,“北汉(五代‘十国’之一)刘承钧,刘旻(按:由他建北汉)养子;继思、继元,为承钧养子。纪思本姓薛;继元本姓何,皆冒姓刘氏。”则此之刘氏,或为薛、何二姓所改。

10、又,“宋真宗立刘氏为皇后,以其无宗族,少依龚美家,改美姓刘,为后兄弟。”则此刘系龚姓所改。《清通志·氏族略》亦有所载:

11、或出自高丽族,清代高丽族之刘氏,“散处安法、博川郡等地方。”

12、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满族之留佳氏、伊喇氏、宁古塔氏等,或改为单姓刘。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汉代有刘邦,沛人,建立汉朝,为高祖;唐代有刘禹锡,诗人;后汉有刘知远,北汉有刘旻,皆一代英豪;宋代有刘克庄;明代有刘伯温;当代有刘伯承,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

二、刘(劉)

刘姓分布: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4%,为中国人口最多第5大姓。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而南方地区相对要少,尤其浙江、上海一带,刘姓仅占汉族人口1%强。

刘姓起源:

1、系自祁姓。帝尧陶唐氏之裔,受封于刘,其地在定州唐县。裔孙刘累以能扰龙事夏孔甲。在周为杜伯,宣王时国灭,杜伯之子隰叔奔晋为士师,故为士氏。其孙士会适秦,后归晋,其处秦者为刘氏。

2、系自姬姓。周成王封王季(文王之父)之子于刘邑(故城在今河南偃师西南),因以为氏。一说,周大夫食采于刘,以邑为氏,刘康公是也。

3、上古颛顼帝之裔陆终氏之后。汉高祖刘邦之刘氏乃其后也。今称郡望为彭城之刘氏,均源自陆终氏。见唐刘知几《刘氏家史》。

4、汉高祖赐项伯、娄敬等为刘氏。

5、东郡、河南、雕阴之刘氏均出匈奴。汉高祖以公主妻匈奴单于冒顿,其族贵者皆从母族为刘氏。

6、西域人有刘氏。

7、五代时后汉高祖刘知远,本沙陀人,冒姓刘氏。

8、五代时北汉刘承钧之养子刘继思,本姓薛;刘继元,本姓何。

9、宋真宗立刘氏为皇后,以其无宗族,少依袭美家,改美姓刘为后。

10、金时女真人乌古论氏(亦作乌库哩)、移剌氏等后均改为刘氏。

11、西夏人姓。

12、北魏时改独孤氏为刘氏。

13、明时赐元人萨尔图姓刘名允信。

14、清满洲人姓,散处三韩、盖州等地。又,清

刘姓名人:

刘邦,汉高祖,丰人。

郡望:

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邱、南阳、东平、高堂、高密、竟陵、长沙、河南。

变化:一作鐂。

历史名人

刘姓古代名人

刘邦西汉(前256—前195),西汉王朝的建立者。故人亦称沛公。

刘恒汉,汉朝的第3个皇帝,躬行节俭励精图治,开创治世“文景之治”,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

刘启西汉,在西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其父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刘安西汉(前179年-前122年),西汉淮南王。曾招宾客一同撰写《鸿烈》(后世称《淮南子》)。《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刘安因谋反之事败露而自杀。

刘向约前77—前6,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县人,汉成帝时,改名为向,任光禄大夫,校阅经传诸子诗赋等书籍,撰成《别录》一书,为中国最早的分类目录。

刘歆约前50-23年,新朝开国功臣。封红休侯。刘歆在天文学及古代典籍分类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他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并在当时积极推行古文经学。此外,他在圆周率的计算上也有贡献。

刘秀东汉,前6年-57年,字文叔,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刘洪约130-196年,中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刘备150-222年,字玄德,三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山靖王刘胜的裔孙。一生以仁义为本,颇得民心。

刘元梁晋代,晋代南郡破城英雄,曾被封为上卿,后被奸臣所害贬为右淮尉,精通诗词,颇有文采,诗作众多,后被庸王抄家,才不得已保存至今,残诗作有,反昭新书等。

刘徽三国时代,三国时代魏国数学家。著有《九章算术》(九卷)、《海岛算经》等。

刘伶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礼法”表示蔑视。

刘琨西晋:271~318年,西晋爱国将领,也是著名的诗人、音乐家。成语“闻鸡起舞”的人物之一。

刘牢之东晋,东晋北府兵将领,淝水之战中率精兵5000夜袭驻洛涧(即洛河,今安徽淮南市东)的5万前秦军,并分兵断其退路,使前秦军腹背受敌,迅速崩溃,争渡淮水,前秦梁成等10名将领阵亡,士卒损失1.5万人。

刘义隆宋朝:407年-453年,宋文帝,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号“元嘉”,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

刘勰南朝:约465—532年,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主要著作《文心雕龙》,发展了前人进步的文学理论批评,体系比较完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

刘义庆南朝:403年-444年,南朝宋文学家。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著有《徐州先贤传》,编有《幽明录》、《宣验记》等,但皆已散佚,现只存《世说新语》一书,流传于世。

刘焯隋代:公元544~610年,隋代天文学家。着力研习《九章算术》、《周髀》、《七曜历书》等,还著有《稽极》10卷,《历书》10卷。提出新法,编有《皇极历》。

刘文静唐初:568-619年,唐初开国功臣。李渊在太原起兵,他亦随军南下,俘隋大将屈突通。唐立,任纳言,助修律令,并助李世民击灭薛仁杲,任民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封鲁国公。

刘禹锡唐朝: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昫xù五代:公元887-946年,五代史学家,后晋政治家。二十四史之一《旧唐书》的编撰者。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后晋时,官至司空、平章事。后晋出帝开运二年受(945年)命监修国史、负责编纂《旧唐书》。

刘仁瞻五代:900-957年,五代十国南唐大臣。以骁勇名于当世。曾任吴右监门卫将军。历任黄州(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刺使。

刘金定北宋,北宋著名巾帼女将(与穆桂英齐名),高琼之妻。曾大败南唐军,为宋军平灭南唐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宋建立后,刘金定随丈夫高琼北上抗辽,助丈夫镇守雁门、宁武、偏头三关等重地,后不幸战死。

刘娥宋朝:968-1033年,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主政长达十余年,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锜南宋:1098-1162年,中国南宋抗金将领,官至太尉、威武军节度使,去世后,谥为武穆。建炎十年,金统帅完颜宗弼(即金兀术)以大军进攻,刘錡率军以悬殊兵力大败金军于顺昌。

刘过南宋:1154~1206年,南宋文学家。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刘松年南宋,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

刘克庄南宋:1187~1269年,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刻琢精丽。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刘元元代,雕塑大师,其雕塑作品使元代的雕塑艺术达到了峰颠。

刘秉忠元代,政治家、作家。初名侃。字仲晦。原籍瑞州(今江西高安)。

刘福通元代:1320~1365年,元末红巾军首领。至正十五年迎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皇帝,称小明王,定都亳州。建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他历任平章、丞相等职,掌握大宋的军政大权。

刘基元代:1311—1375年,字伯温,元末明初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官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民间传说其神机妙算,常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刘天和明代,医学家、治河专家。曾官至兵部尚书,后告老返乡。平时留心医药,辑有《保寿堂经验方》四卷,另刻有《伤寒六书》、《幼科类萃》等书。

刘纯明初:135?-1418年,明初著名医学家(祖籍吴陵,即今江苏泰县、如皋一带。)。著作有《医经小学》、《太素脉诀》、《玉机微义》、《杂病治例》等。

刘瑾明朝,明朝司礼监掌印太监。

刘统勋清代:1698-1773年,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刘墉之父。雍正二年进士,授编修,乾隆年间累官至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为官清廉,颇能进谏,参与《四库全书》编辑,并担任《四库全书四》正生总裁。乾隆三十八年卒,谥文正。

刘墉清代:1719~1804,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刘统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谥文清。

刘永福晚清,广东钦州人,晚清名将。著名抗法抗日的民族英雄,乙未战争中指挥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协助巡抚唐景嵩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国号永清)并作为继任代总统为保卫台湾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铭传抗法抗日民族英雄,台湾首任巡抚,台湾近代化的奠基人

刘锦棠协助左宗棠镇压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的功臣,新疆第一任巡抚

刘秉璋1826~1905年,庐江人,晚清重臣。中法战争期间,他力抗外侮,指挥了著名的“镇海之役”,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刘光才清代,清代名将,在固关阻击战中刘光才率忠毅军共打死打伤法、德侵略军一千八百多名,其中有军官多名。

刘鹗清代,小说家,写的小说《老残游记》是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也是甲骨文收藏家。

刘步蟾北洋水师名将。

刘姓近代名人

刘少奇1898~1969年,湖南宁乡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刘明昭。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

刘亚楼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新中国空军的第一任空军司令员。

刘震在抗美援朝作战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刘志丹1903—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陕北红军和苏区主要创建人之一,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刘家语又名谷牧,前任副总理、国务委员

刘胡兰1932~1947年,革命烈士

刘半农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摄影学家

刘亨赙1872-1926年,菲律宾准将,福建南安码头人,是菲律宾独立战争中的一位华侨将军。

郡望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7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江苏徐州)。

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史记高祖本纪》,大历史学家裴骃《史记集解》谓刘氏世居于沛,移在丰。应邵曰:“沛,县也。丰,其乡也。” 历史学家颜师古曰:“沛者,本秦 泗水郡之属县。丰者,沛之聚邑耳,即江苏铜山所属。” 西汉初期改泗水郡为沛郡。

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代顷王刘仲。

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州)。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

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定王刘发。

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

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

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

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藜照堂:是除了彭城堂之外,在刘姓宗族中,另一个用得最多的、最为著名的堂号;藜照堂的得名,来自刘向燃藜读经的典故。藜照堂及与此相近的堂号,不只在刘向后裔彭城刘氏宗派中,在中国南北各地各宗派刘氏后裔中都被广泛使用,该堂号已成为刘姓的标志之一。

中山堂:是刘姓中又一个以地域命名的著名堂号。中山是刘姓的著名郡望,也是刘姓的发源地之一。中山刘氏在刘氏各宗派中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丁极为兴旺,族裔众多。

五忠堂:是以祖先名号为堂号。宋朝时期,福建建州、建阳刘氏一门忠烈,有5人死后被朝廷赐谥为“忠”,世人号称“刘氏五忠”,堂号主要在福建刘氏及其分迁到各地的刘氏支派后裔中使用。

墨庄堂:是一个典故堂号。主要在江西刘式后代中流行,也有部分由江西外迁他省的刘式后裔仍沿用这一堂号。

一、刘(劉)liú

现行常见姓氏。民间素有“遍地刘”之说,分布极广,几随处可见。今北京,天津,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辽宁之沈阳,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河口等地均有。汉、京、黎、布依、仡佬、阿昌、怒、珞巴及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均予收载。其源不一,郑樵注其源有:

1、祁姓。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於刘,其地今定州唐县地。裔孙刘氏,以能扰龙事夏后孔甲,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亦为杜伯。以成王灭唐而迁之於杜也。今永兴长安县南十里下杜城是也。至宣王,灭其国,杜伯之子隰叔奔晋为士师,故为士氏。孙士会适秦,后归晋,其处於秦者为刘氏,此祁姓之刘也,以国为氏。

2、“又,成王封王季之子於刘邑,因以为氏。杜预云:‘缑氏西北旧有刘亭。’按:缑氏,熙宁中省入河南偃师。此姬姓之刘也,以邑为氏。”《中国姓氏大全》称:“周匡王封其少子于刘(在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子孙以邑为姓。”与郑樵所注不同,不知其所本,疑其有误,录以备考。

3、“又有东郡、河南、雕阴三族,俱出匈奴之族。汉高祖以宗女妻冒顿(音mòdú),匈奴族一个单于(音chányú,王的名字),其俗,贵者皆从母姓,因改为刘氏。”

4、又云:“汉赐项氏、娄氏并为刘氏。”此刘氏为娄(娄敬)、项(项伯缠)二姓所改,当视作二源。《续通志·氏族略》亦有所注。

5、明赐元人萨尔图姓名曰刘允信。

6、“又,元刘国要,本女真人,姓乌库哩氏,入中原改姓刘氏。”此乃由女真族姓氏所改。

7、“又,元呼图克特穆尔好读书,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字之曰‘汉卿’。父特默齐,姓赫呼氏;母姓刘氏,人称为刘汉卿。”

8、“后汉(按:似指‘五代’时之‘汉’,史称‘后汉’)高祖(即刘知远)本沙陀人,冒姓刘氏。”则此刘氏出自沙陀人——西突厥之别部。

9、又,“北汉(五代‘十国’之一)刘承钧,刘旻(按:由他建北汉)养子;继思、继元,为承钧养子。纪思本姓薛;继元本姓何,皆冒姓刘氏。”则此之刘氏,或为薛、何二姓所改。

10、又,“宋真宗立刘氏为皇后,以其无宗族,少依龚美家,改美姓刘,为后兄弟。”则此刘系龚姓所改。《清通志·氏族略》亦有所载:

11、或出自高丽族,清代高丽族之刘氏,“散处安法、博川郡等地方。”

12、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满族之留佳氏、伊喇氏、宁古塔氏等,或改为单姓刘。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汉代有刘邦,沛人,建立汉朝,为高祖;唐代有刘禹锡,诗人;后汉有刘知远,北汉有刘旻,皆一代英豪;宋代有刘克庄;明代有刘伯温;当代有刘伯承,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

二、刘(劉)

刘姓分布: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4%,为中国人口最多第5大姓。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而南方地区相对要少,尤其浙江、上海一带,刘姓仅占汉族人口1%强。

刘姓起源:

1、系自祁姓。帝尧陶唐氏之裔,受封于刘,其地在定州唐县。裔孙刘累以能扰龙事夏孔甲。在周为杜伯,宣王时国灭,杜伯之子隰叔奔晋为士师,故为士氏。其孙士会适秦,后归晋,其处秦者为刘氏。

2、系自姬姓。周成王封王季(文王之父)之子于刘邑(故城在今河南偃师西南),因以为氏。一说,周大夫食采于刘,以邑为氏,刘康公是也。

3、上古颛顼帝之裔陆终氏之后。汉高祖刘邦之刘氏乃其后也。今称郡望为彭城之刘氏,均源自陆终氏。见唐刘知几《刘氏家史》。

4、汉高祖赐项伯、娄敬等为刘氏。

5、东郡、河南、雕阴之刘氏均出匈奴。汉高祖以公主妻匈奴单于冒顿,其族贵者皆从母族为刘氏。

6、西域人有刘氏。

7、五代时后汉高祖刘知远,本沙陀人,冒姓刘氏。

8、五代时北汉刘承钧之养子刘继思,本姓薛;刘继元,本姓何。

9、宋真宗立刘氏为皇后,以其无宗族,少依袭美家,改美姓刘为后。

10、金时女真人乌古论氏(亦作乌库哩)、移剌氏等后均改为刘氏。

11、西夏人姓。

12、北魏时改独孤氏为刘氏。

13、明时赐元人萨尔图姓刘名允信。

14、清满洲人姓,散处三韩、盖州等地。又,清

刘姓名人:

刘邦,汉高祖,丰人。

郡望:

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邱、南阳、东平、高堂、高密、竟陵、长沙、河南。

变化:一作鐂。

姓氏源流

一、刘(劉)liú

现行常见姓氏。民间素有“遍地刘”之说,分布极广,几随处可见。今北京,天津,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辽宁之沈阳,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河口等地均有。汉、京、黎、布依、仡佬、阿昌、怒、珞巴及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均予收载。其源不一,郑樵注其源有:

1、祁姓。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於刘,其地今定州唐县地。裔孙刘氏,以能扰龙事夏后孔甲,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亦为杜伯。以成王灭唐而迁之於杜也。今永兴长安县南十里下杜城是也。至宣王,灭其国,杜伯之子隰叔奔晋为士师,故为士氏。孙士会适秦,后归晋,其处於秦者为刘氏,此祁姓之刘也,以国为氏。

2、“又,成王封王季之子於刘邑,因以为氏。杜预云:‘缑氏西北旧有刘亭。’按:缑氏,熙宁中省入河南偃师。此姬姓之刘也,以邑为氏。”《中国姓氏大全》称:“周匡王封其少子于刘(在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子孙以邑为姓。”与郑樵所注不同,不知其所本,疑其有误,录以备考。

3、“又有东郡、河南、雕阴三族,俱出匈奴之族。汉高祖以宗女妻冒顿(音mòdú),匈奴族一个单于(音chányú,王的名字),其俗,贵者皆从母姓,因改为刘氏。”

4、又云:“汉赐项氏、娄氏并为刘氏。”此刘氏为娄(娄敬)、项(项伯缠)二姓所改,当视作二源。《续通志·氏族略》亦有所注。

5、明赐元人萨尔图姓名曰刘允信。

6、“又,元刘国要,本女真人,姓乌库哩氏,入中原改姓刘氏。”此乃由女真族姓氏所改。

7、“又,元呼图克特穆尔好读书,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字之曰‘汉卿’。父特默齐,姓赫呼氏;母姓刘氏,人称为刘汉卿。”

8、“后汉(按:似指‘五代’时之‘汉’,史称‘后汉’)高祖(即刘知远)本沙陀人,冒姓刘氏。”则此刘氏出自沙陀人——西突厥之别部。

9、又,“北汉(五代‘十国’之一)刘承钧,刘旻(按:由他建北汉)养子;继思、继元,为承钧养子。纪思本姓薛;继元本姓何,皆冒姓刘氏。”则此之刘氏,或为薛、何二姓所改。

10、又,“宋真宗立刘氏为皇后,以其无宗族,少依龚美家,改美姓刘,为后兄弟。”则此刘系龚姓所改。《清通志·氏族略》亦有所载:

11、或出自高丽族,清代高丽族之刘氏,“散处安法、博川郡等地方。”

12、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满族之留佳氏、伊喇氏、宁古塔氏等,或改为单姓刘。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汉代有刘邦,沛人,建立汉朝,为高祖;唐代有刘禹锡,诗人;后汉有刘知远,北汉有刘旻,皆一代英豪;宋代有刘克庄;明代有刘伯温;当代有刘伯承,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

二、刘(劉)

刘姓分布: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4%,为中国人口最多第5大姓。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而南方地区相对要少,尤其浙江、上海一带,刘姓仅占汉族人口1%强。

刘姓起源:

1、系自祁姓。帝尧陶唐氏之裔,受封于刘,其地在定州唐县。裔孙刘累以能扰龙事夏孔甲。在周为杜伯,宣王时国灭,杜伯之子隰叔奔晋为士师,故为士氏。其孙士会适秦,后归晋,其处秦者为刘氏。

2、系自姬姓。周成王封王季(文王之父)之子于刘邑(故城在今河南偃师西南),因以为氏。一说,周大夫食采于刘,以邑为氏,刘康公是也。

3、上古颛顼帝之裔陆终氏之后。汉高祖刘邦之刘氏乃其后也。今称郡望为彭城之刘氏,均源自陆终氏。见唐刘知几《刘氏家史》。

4、汉高祖赐项伯、娄敬等为刘氏。

5、东郡、河南、雕阴之刘氏均出匈奴。汉高祖以公主妻匈奴单于冒顿,其族贵者皆从母族为刘氏。

6、西域人有刘氏。

7、五代时后汉高祖刘知远,本沙陀人,冒姓刘氏。

8、五代时北汉刘承钧之养子刘继思,本姓薛;刘继元,本姓何。

9、宋真宗立刘氏为皇后,以其无宗族,少依袭美家,改美姓刘为后。

10、金时女真人乌古论氏(亦作乌库哩)、移剌氏等后均改为刘氏。

11、西夏人姓。

12、北魏时改独孤氏为刘氏。

13、明时赐元人萨尔图姓刘名允信。

14、清满洲人姓,散处三韩、盖州等地。又,清

刘姓名人:

刘邦,汉高祖,丰人。

郡望:

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邱、南阳、东平、高堂、高密、竟陵、长沙、河南。

变化:一作鐂。

堂号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藜照堂:是除了彭城堂之外,在刘姓宗族中,另一个用得最多的、最为著名的堂号;藜照堂的得名,来自刘向燃藜读经的典故。藜照堂及与此相近的堂号,不只在刘向后裔彭城刘氏宗派中,在中国南北各地各宗派刘氏后裔中都被广泛使用,该堂号已成为刘姓的标志之一。

中山堂:是刘姓中又一个以地域命名的著名堂号。中山是刘姓的著名郡望,也是刘姓的发源地之一。中山刘氏在刘氏各宗派中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丁极为兴旺,族裔众多。

五忠堂:是以祖先名号为堂号。宋朝时期,福建建州、建阳刘氏一门忠烈,有5人死后被朝廷赐谥为“忠”,世人号称“刘氏五忠”,堂号主要在福建刘氏及其分迁到各地的刘氏支派后裔中使用。

墨庄堂:是一个典故堂号。主要在江西刘式后代中流行,也有部分由江西外迁他省的刘式后裔仍沿用这一堂号。

一、刘(劉)liú

现行常见姓氏。民间素有“遍地刘”之说,分布极广,几随处可见。今北京,天津,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辽宁之沈阳,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河口等地均有。汉、京、黎、布依、仡佬、阿昌、怒、珞巴及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均予收载。其源不一,郑樵注其源有:

1、祁姓。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於刘,其地今定州唐县地。裔孙刘氏,以能扰龙事夏后孔甲,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亦为杜伯。以成王灭唐而迁之於杜也。今永兴长安县南十里下杜城是也。至宣王,灭其国,杜伯之子隰叔奔晋为士师,故为士氏。孙士会适秦,后归晋,其处於秦者为刘氏,此祁姓之刘也,以国为氏。

2、“又,成王封王季之子於刘邑,因以为氏。杜预云:‘缑氏西北旧有刘亭。’按:缑氏,熙宁中省入河南偃师。此姬姓之刘也,以邑为氏。”《中国姓氏大全》称:“周匡王封其少子于刘(在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子孙以邑为姓。”与郑樵所注不同,不知其所本,疑其有误,录以备考。

3、“又有东郡、河南、雕阴三族,俱出匈奴之族。汉高祖以宗女妻冒顿(音mòdú),匈奴族一个单于(音chányú,王的名字),其俗,贵者皆从母姓,因改为刘氏。”

4、又云:“汉赐项氏、娄氏并为刘氏。”此刘氏为娄(娄敬)、项(项伯缠)二姓所改,当视作二源。《续通志·氏族略》亦有所注。

5、明赐元人萨尔图姓名曰刘允信。

6、“又,元刘国要,本女真人,姓乌库哩氏,入中原改姓刘氏。”此乃由女真族姓氏所改。

7、“又,元呼图克特穆尔好读书,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字之曰‘汉卿’。父特默齐,姓赫呼氏;母姓刘氏,人称为刘汉卿。”

8、“后汉(按:似指‘五代’时之‘汉’,史称‘后汉’)高祖(即刘知远)本沙陀人,冒姓刘氏。”则此刘氏出自沙陀人——西突厥之别部。

9、又,“北汉(五代‘十国’之一)刘承钧,刘旻(按:由他建北汉)养子;继思、继元,为承钧养子。纪思本姓薛;继元本姓何,皆冒姓刘氏。”则此之刘氏,或为薛、何二姓所改。

10、又,“宋真宗立刘氏为皇后,以其无宗族,少依龚美家,改美姓刘,为后兄弟。”则此刘系龚姓所改。《清通志·氏族略》亦有所载:

11、或出自高丽族,清代高丽族之刘氏,“散处安法、博川郡等地方。”

12、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满族之留佳氏、伊喇氏、宁古塔氏等,或改为单姓刘。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汉代有刘邦,沛人,建立汉朝,为高祖;唐代有刘禹锡,诗人;后汉有刘知远,北汉有刘旻,皆一代英豪;宋代有刘克庄;明代有刘伯温;当代有刘伯承,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

二、刘(劉)

刘姓分布: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4%,为中国人口最多第5大姓。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而南方地区相对要少,尤其浙江、上海一带,刘姓仅占汉族人口1%强。

刘姓起源:

1、系自祁姓。帝尧陶唐氏之裔,受封于刘,其地在定州唐县。裔孙刘累以能扰龙事夏孔甲。在周为杜伯,宣王时国灭,杜伯之子隰叔奔晋为士师,故为士氏。其孙士会适秦,后归晋,其处秦者为刘氏。

2、系自姬姓。周成王封王季(文王之父)之子于刘邑(故城在今河南偃师西南),因以为氏。一说,周大夫食采于刘,以邑为氏,刘康公是也。

3、上古颛顼帝之裔陆终氏之后。汉高祖刘邦之刘氏乃其后也。今称郡望为彭城之刘氏,均源自陆终氏。见唐刘知几《刘氏家史》。

4、汉高祖赐项伯、娄敬等为刘氏。

5、东郡、河南、雕阴之刘氏均出匈奴。汉高祖以公主妻匈奴单于冒顿,其族贵者皆从母族为刘氏。

6、西域人有刘氏。

7、五代时后汉高祖刘知远,本沙陀人,冒姓刘氏。

8、五代时北汉刘承钧之养子刘继思,本姓薛;刘继元,本姓何。

9、宋真宗立刘氏为皇后,以其无宗族,少依袭美家,改美姓刘为后。

10、金时女真人乌古论氏(亦作乌库哩)、移剌氏等后均改为刘氏。

11、西夏人姓。

12、北魏时改独孤氏为刘氏。

13、明时赐元人萨尔图姓刘名允信。

14、清满洲人姓,散处三韩、盖州等地。又,清

刘姓名人:

刘邦,汉高祖,丰人。

郡望:

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邱、南阳、东平、高堂、高密、竟陵、长沙、河南。

变化:一作鐂。

拼音:liú

注音:ㄌㄧㄡˊ

笔顺读写:点、横、撇、点、竖、竖钩

笔画数:6
笔顺编号:413422
结构:左右结构
姓名学:姓,常用字
部首:
部外笔画:4
字型分析:左右结构
繁简对应:

更多知识More knowledge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高考成绩要什么时候出来

高考成绩要什么时候出来

高考成绩一般都会在考后15天左右公布,不过不同省份查询时间有所差别,具体以各省份发布时间为准。并且全国各省份高考成绩公布时间有所不同,不全在同一天,但绝大部分省市都集中在6月24日、6月25日两天公布高考成绩,有些省份会更早一点。

别人正在查的姓氏

大学专业视频

  • 中共党史专业介绍

    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该专业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理论政策与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揭示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 小学教育专业介绍

    小学教育专业属于教育学门类、教育学一级学科,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育专业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专业化的小学教师素养,能在小学及相关行业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 钢琴伴奏专业介绍

    钢琴伴奏作为一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专科专业,属于文化艺术大类中的表演艺术类,修业年限为三年。该专业的目的是培养了解钢琴伴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较好的音乐创造能力,从事钢琴伴奏、艺术指导、钢琴演奏、教学辅导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介绍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是一门专科专业,属于新闻传播大类中的广播影视类。开设该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影视多媒体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影视后期制作、影视包装设计能力,从事影视编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介绍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是一门互联网专业,属于电子与信息大类中的计算机类,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专业主要研究仿真技术与三维计算机图形技术等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虚拟现实软硬件平台设备搭建,从事虚拟现实、开发、调试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更多内容
关注微信小程序

Top